“不過這隻是字麵意思,臣通篇讀下來,隻讀到一個“慫”字。德川家這麼多,不過是想告訴殿下,勸殿下知足,日本國貧民窮,殿下伐之不劃算,投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正比,希望殿下放過日本!”陳名夏頓了頓,繼續道:“這份國書,乃是當初日本寫給太祖皇帝,太祖看過後,出於元朝的教訓,把日本定為不征之國。今日德川家將此文發來,歸根結底,還是怕殿下征討日本!”
趙銘微微頷首,他從國書中,一口一個“臣”字,就看到了日本扭曲的心態,在麵對明朝時,他們本質上是四,不過卻又不願意徹底臣服,列出一大堆來,告訴明朝打日本不劃算,想通過口頭服軟來過關。
“德川家的確實有些道理!”趙銘笑道:“他們摸清了大明的心態,以為寡人隻不過想要個麵子而已,隻要他們做點姿態服個軟,就能繼續保持他們的獨立性。不過,他們這次想錯了,寡人要的是日本真正順從!”
趙銘完,忽然問道:“鄭成功到南京沒?”
在對日本進邪絕貢之罰”後,趙銘已經決定,顛覆不識相的德川家,扶持親明的新將軍上台。
不過,趙銘對於日本的情況,並不是很了解,所以隻能找漢國長使楊文聰和延平王鄭成功商量。
漢國在吞並朝鮮後,一直在滲透日本,在日本沿海從事走私貿易,對日本情況十分了解,而鄭成功時後,就在日本長大,而且鄭家在日本至今保留很大的勢力。
因此,趙銘很早就派人,去召他們來南京商議。
前不久,楊文聰抵京,不過鄭成功還沒消息。
陳名夏道:“禮部年前就已經派使者前往延平藩,延平王應該已經在路上了。”
趙銘微微頷首,“日本的事情,等延平王到了在談!”
幾日後,趙銘正在處理政事,陳名夏在書房外稟報,“殿下,延平王快到南京了。”
趙銘聞語眉頭一挑,問道:“到哪兒呢?”
陳名夏回道:“上海縣傳來消息,剛過上海,明應該能抵達南京。”
“讓碼頭做好準備,寡人要親自迎接延平王。”趙銘吩咐道。
次日,南京城外碼頭,趙銘領著一大群文武官員,親自出城迎接鄭成功。
眾人站了許久,不見延平藩的船隻過來,大學士堵胤錫便問陳名夏道:“禮部是不是弄錯時間呢?”
陳名夏正要解釋,旁邊忽然有人喊道:“延平藩到了!”
趙銘聞語從椅子上站起來,便見海麵上一直船隊,向碼頭航行過來,為首船上站立著一名威武的男子,正是當年與他一起戰鬥的男子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