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共討國賊(2 / 2)

待,襄宗駕崩,滿洲勢微,又以忠義之姿,竊據神器,專橫跋扈,排除異己,而後揮師北進,竊據朝廷抗虜果實,終廢立皇帝,專製於朝。

故有,舟山黃斌卿,虜至不降,為趙銘所戮。

福建南安人鄭彩,反清擁明,為趙銘所殺。

富平王張名振,招集義師,力圖恢複,抗清為國之名,下共知,卻身首異處。

大學士張煌言,直言正色,論不阿諂,流放萬裏,生死不知。

凡此種種,數不勝數。

是以趙賊名為大明攝政,實為漢之國賊。

此賊未成勢時,有王莽之謙恭,竊據大權之後,恣行凶忒,殘賢害善,有趙構之惡,擅行廢立,意圖以趙代朱,有呂雉之亂。

若下落入此賊之手,則大明有秦亡之禍,王莽之亂,呂後之害,三百年基業,毀於一旦矣。

嗚呼,值此下淪亡之秋,忠義之士豈能坐視耶?

今日太上皇起於南京,為賊所困,周王遼東將門,大明石柱,世受皇恩,得南京詔書,豈容趙賊胡作非為,欺淩宗室。

既日,周王自領興明討賊大將軍,攜川、陝、晉、豫之眾,大兵百萬,直驅南京。

檄文所到州郡,封疆之臣,領兵之將,當各整義兵,共討國賊,並匡社稷。

下豪傑,有誅國賊,而得其首者,封萬戶候,賞萬金,國賊麾下部曲裨將,有舉義討賊者,則前過不問。

國朝有難,七尺男兒,共舉大義,舉世討之。

三百年朱明下,忠臣不死,豈曰姓趙?

今日傳檄下,鹹使知聞。

洪承疇一篇檄文,寫得大氣恢宏,顛倒黑白,吳三桂甚為滿意,下令傳抄千份,各處張貼,遂即大起馬步大軍二十萬,號稱百萬之眾,救援南京。

一時間,下震動。

數日後,檄文傳至南京。

此時,趙銘正圍困朱以海,帳簾忽被挑起。

胡為宗大步走進帳來,行禮道:“殿下,河南急報!”

趙銘正看著地圖,聞語抬起頭來,沉聲道:“洛陽被吳三桂吞下呢?這狗賊,前次竊據關中,摘了孤王多年抗清之果實。這次孤滅了阿濟格,他又摘了洛陽,著實可恨!”

胡為宗低聲道:“吳三桂確已吞了洛陽,並且於洛陽起兵,發布檄文,要征討殿下!”

趙銘聞語,冷笑一聲,“吳三桂還寫來檄文?”

胡為宗遂即將一份布告呈上,“殿下觀之,切勿動怒!不過奸賊顛倒黑白,肆意汙蔑之語!”

趙銘皺起眉頭,展開觀看,隻掃視一眼,便勃然大怒,怒不可遏。

趙銘氣得渾身發抖,破口大罵,“這是何人所書?”

胡為宗道:“據是洪承疇嘔心瀝血之作。”

趙銘聞語被氣得發笑,“洪賊有何臉麵,書此檄文,孤定親手戮了此賊,方解心頭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