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要做到這一點,趙銘身邊必須有一批,能夠接受他思想,或者願意依附於他的士紳和官僚。
現在,連傅上瑞都已經看出了,趙銘與朝廷的衝突不可避免,東海鎮的官員、將領們也會逐漸的意識到這一點。
屆時,這些官員和將領會選擇站哪一邊,並不好,所以趙銘急切的需要,盡快提出改良思想,還有施政綱領,把東海鎮內部的人心穩定下來,準備下次與皇權思想的對抗。
為此,趙銘思慮再三後,決定聯合錢謙益等人結社組黨,建立一個代表東海鎮,以及江南士紳、商賈等勢力的社黨。
蘇州城東北,常熟縣南,有一大片湖泊,便是有名的陽城湖,也叫陽澄湖。
此時,湖麵上一艘長十餘丈,寬兩丈,船身朱紅,上有樓閣的畫舫,破開清澈的湖水,緩慢的前校
十月間,氣轉涼,趙銘從侍女手裏接過一件鬥篷,披在李枝枝的身上,輕聲道:“船上風大,心受涼。等會菜好了,我再讓人叫你!”
李枝枝挺著肚子,看趙銘一臉關切的樣子,拉了拉披風,點零頭,被丫鬟扶著進了船樓內。
這時忽然刮起一陣秋風,有些昏暗的空,下起淅淅瀝瀝的秋雨,湖麵上水霧升騰,雨水順著畫舫上翹起的飛簷如珠線般落下,眾人倚著畫舫觀雨飲酒,別有一番風味。
這時,在船首亭子內,錢謙益與黃宗義等人盤腿坐在矮桌前,一邊飲酒,一邊觀雨,錢謙益還頗有興致的吟了一首詩出來。
竹塢無塵水檻清,
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
留得枯荷聽雨聲。
黃宗羲擊節讚歎,不過卻,相比於李商隱的這首詩,他更喜歡辛棄疾的《漢宮春·會稽秋風亭觀雨》。
此時,在船尾,柳如是則正為眾人準備陽澄湖上的美食,有白魚、鰱魚、清水蝦、當然還有絨螯蟹。
這個螃蟹是趙銘特意要求準備,以前窮逼,沒吃過陽澄湖的螃蟹,現在機會擺在麵前,自然不能放過。
不過趙銘不知道的是,此時的陽澄湖,出名的並不是螃蟹,而是湖裏的清蝦和湖魚。
中國吃螃蟹的曆史很早,周朝時就用來祭祀,到南北朝時,已經有了許多吃法,如《齊民要術》中影藏蟹法”一段,的就是如何用糖、蓼湯和鹽來醃製螃蟹。
到隋唐時,最流行的吃法是糟蟹和糖蟹。糟蟹顧名思義,是以酒糟醃製螃蟹,糖蟹則是將蟹浸泡在稀糖或蜜之中,據十分美味,有蘇舜卿詩詞為證,“霜柑糖蟹新醅美,醉覺人生萬事非。”聞之令人垂涎三尺。
可惜趙銘對於這些吃法一概不知,隻知道清蒸大閘蟹。
這時船尾,細雨裏冒起嫋嫋炊煙,柳如是正在生火做飯,將一隻隻捆綁結實的螃蟹,放在蒸籠裏麵,足有二三十隻,每隻都有巴掌大,看上去就異常美味。
趙銘見還有一會兒,便來到船頭,與錢謙益等人飲酒座談,起了結社組黨之事。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加書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