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隆武離開福京,移駕汀州,更讓趙銘驚訝的是,何騰蛟居然光複了嶽州。
畢竟曆史上隆武是離開過福京,前往過汀州的,而曆史上何騰蛟卻幾乎沒有如此雄起的時刻。
難道是何騰蛟知恥後勇,終於明白一次,趁著東海明軍牽製多鐸的機會,雄起一次,打下了嶽州?
趙銘心存疑惑,不過何騰蛟收複嶽州,湖南門戶失而複得,湖廣局勢暫時無憂,確實是件令人高心事情。
另外,隆武帝如果能夠離開福建,前往贛州,與效忠他的軍隊彙合,那今後西南抗清局勢必然會有所好轉,趙銘便不用那麼吃力了。
贛南、湖廣的明軍,大多是效忠隆武皇帝,若是隆武再能得到順係的效忠,那麼聽命隆武的軍隊將達到二十餘萬人。
如此,隆武下武昌,建瓴而下,趙銘師入長江,直逼金陵,朱以海自浙南北上,三路人馬會師金陵的戰略,或許就能實現了。
現在滿清正在意圖恢複北方,建立穩固統治,憑借疆域廣大,人口眾多的優勢,來拉開與明朝的差距。
此時內陸的戰事,趙銘差不上手,便隻能先發展自己的實力,等待時機給滿清致命一擊。
金塘島,大批百姓已經轉移,島上居住的主要是工匠、水手和軍隊。
在金塘山下,工坊綿延三四裏,有八百多名工匠,近萬名學徒,在日夜倒班的生產著各種器械,還有軍資,以及一些用來貿易的鞋子、衣帽。
這時趙銘與陳明遇等人,巡視著工坊,趙銘交代道:“本督立足大海,戰船乃是根本。這次船隊長期航行,不少船隻都有損傷,船廠要盡快修複戰船。另外之前儲備的火藥,已經消耗完,工坊必須要盡快多製造一批火藥出來。”
陳明遇點頭頷首,“都督北上兩淮、山東,獲得了不少銀錢和物資,其中司庫中,存銀有一百二十萬兩,布帛五萬匹、粗鐵三十萬斤,鹽五萬斤,牛四千頭,戰果可謂豐厚。有這些斬獲,修補戰船,製造火藥,都沒有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糧食緊缺。”
趙銘皺眉道:“糧食缺口很大嗎?”
陳明遇道:“都督自兩淮獲得了糧食四十萬石,斬獲其實十分豐厚,可是這些斬獲,目前已經被招撫的山東義民消耗完了。浙江都指揮使司治下,原有人口六十五萬眾,都督於山東兩淮,又招撫了六十餘萬人,人口翻了一倍,糧食的缺口便大了一倍。”
趙銘沉吟道:“台灣屯墾的情況如何?有台灣的糧食,應該勉強夠用吧!”
台灣富饒,養活七八百萬人都沒問題,現在人口還不到兩百萬,隻要台灣得以開發,糧食問題應該不大。
馬士鼇卻道:“都督,台灣現在並不太平,受到西班牙和土饒襲擾,今歲夏收十分慘淡,秋收估計也會受到影響。”
趙銘眉頭一挑,“還有這樣的事情!”
(感謝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書單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