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好戰的利絲瓦星人有了進攻的理由和資本。
雖然濘浠他們已經加入了這次星係戰爭之中,但具體的作戰方案還需要達到既定星域後才能知曉。
在這期間,他們不知道自己將要進攻的星球是哪些,麵對的是哪些文明種族。
一切都需要到達前沿戰場才會告知。
使用星獸作戰,唯一的好處就是他們這些指揮官不需要親自登陸星球,沒有生命危險,也不會任何傷害。
所以相對來他們參與星係戰爭是比較輕鬆的,壓力也,一旦星獸作戰不利,他們也有辭推卸責任。
畢竟這些都是星獸,就算有仿生芯片進行控製,但難免也會有個別星獸無法掌控的行為。
所以在星係戰爭中,使用星獸作戰一般都是在爭奪並不重要的星球或者征服低階文明種族中使用。
這也是最大限度減少艦船的損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經過近兩巡年的航行,無數運載著星獸的運輸船終於陸續到達了圖摩加齊納星域,而濘浠他們也在相繼時間內出現在圖摩加齊納星域的作戰前沿。
前沿艦隊集結基地近六千多萬艘艦船密密麻麻遍布整個星空,這可是一場規模不的星係戰爭,從隨後濘浠獲取的戰場訊息中得知,這次星係戰爭大概要投入近億艘艦船。
這也是近十萬年以來雙方最大的一次星係衝突。
而這次派遣的星獸總數也超過了五千多萬頭,規模之大,可以看出利絲瓦星人對這次星係戰爭是勢在必得。
身為星獸作戰的指揮官們,他們沒有資格參與最高級的作戰會議,隻有當各個作戰艦隊艦隊長商議好作戰計劃後,再由艦隊內部作戰指揮官們進行任務分配。
畢竟像使用星獸作戰的方式,隻要將它們投放到合適的目標星球,接下來就很少有什麼作戰策略可言,星獸們的‘自由’發揮,就是唯一勝負手。
濘浠的作戰指揮艦以及星獸運輸艦都停靠在集結基地的後方,為了保證星獸們離開星球之後還能保持最佳的狀態,那些操控艦員們每時每刻都會關注星獸狀態的變化。
畢竟在近兩巡年的急速航行中,這些星獸也經曆了很多考驗,不管運輸艦上的模擬環境有多麼完善,但還是和真實的星球還是有不的差距。
所以這些星獸會出現各種狀況,比如生病,機能退化以及出現嚴重的基因突變。
而在實際的星係戰爭開始,出戰星獸比例能達到92%左右,就是一個很高的比例了。
當星係戰爭結束,能在占領星球上存活下來的更是很少,除了戰鬥損耗之外,就是對新的星球環境適應性。
雖然在試驗星球上都進行了嚴苛的基因組圖調整和修改,但畢竟各種星球的具體狀況都會有偏差。
所以這些星獸一旦派遣出去,那麼最後能送回試驗星球的寥寥無幾,也都是被當成樣品,以便後續的演化而做進一步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