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失敗了嗎?周通麵露苦澀,這不知道是自己第幾次凝聚文心了。真的是廢物嗎,隻能做普通人嗎?每次凝聚文心失敗周通都會對自己有疑問,而之後又堅信自己一定能凝聚文心成為真正的儒童,走上修儒之路。
修儒道凝文心可以自己凝聚,也可以傳承,或者是承接別人的文心,不同的是自己凝聚的文心是無限成長可能的,而承接的文心最高成就止步於原文心持有者的境界。這不是誰規定的,而是儒聖開創儒道以來,承接文心的人還沒有人能突破的。
也因此很多儒道家族儒生境界之後的人死後都會留下文心以備後人承接使用。不過據文心隻能承接一次,就算如此也讓異族頭疼,儒道可以源源不斷,和異族鬥爭中儒修也是最強的力量,在人族中修儒的人也是最多的。
周家也是儒修家族,據是大儒周易的後人。不過現在的周家已經近千年沒有出現過大儒了。主要是當年與異族一戰很多高境界的人都死在了戰場,沒能留下文心。也是千年前那一戰之後周家就從中州搬到了沙洲的偏僻城市。
所以現在的周家庫存的文心也隻有儒生境界和儒家境界的。唯一一顆儒學的文心被周通的爺爺,也就是現任周家的族長用了,現在也到了儒學境。不過在盤雲城的周家也是最大的儒修家族之一,與周家齊名的是李家和孫家。
周通從聰慧,被家族寄予後望,大儒是周家近千年的目標,隻想周家再出大儒,重返中州,恢複祖上榮光。
九歲到十四歲周通連續凝聚了五年的文心都沒有成功,九歲的時候就已經儒氣圓滿第一次開始凝聚文心。現在和他同齡的,差的也在今年凝聚了文心,沒有凝聚文心的也承接文心了,十四歲沒有凝聚文心的家族都會讓其承接文心。
明又是家族一年一次的儒童授冠儀式,就是給這一年凝聚文心成為儒童的所有人戴上儒冠,表示可以踏上儒道之路了,感覺是不一樣的成人禮而已。
再凝聚一次,我就不信,為什麼每次快要到凝聚成功的時候就會潰散呢,是不是差點什麼。周通一邊想著一邊恢複損耗的儒氣。一個時辰之後終於恢複,然後開始調集周身的儒氣彙聚氣海丹田極盡壓縮,再把對儒學典籍和對儒道的感悟賦予其上,以氣化固形成文心。壓縮再壓縮,文心要什麼形狀才不容易散呢,這麼多年是什麼形狀都試過了,兵器的,文芳四寶的,其他任何看見過的形狀都凝聚過。算了,還是凝聚最簡單圓形的吧,隻求不潰散,不管那麼多花把勢了,兩個時辰後一顆圓形固態文心在氣海旋轉,成了嗎?
周通有點懷疑,這次就這麼順利?疑惑一會兒周通也不在管,反正成了就是好事,明終於不再被人笑話。於是準備停止運轉周,突然砰的一聲脆響,腹一疼,周通凝視氣海,果然還是潰散了,就知道不會這麼容易。苦澀一笑,無賴走出修煉室,已經被人嘲笑廢物兩年了,明還得繼續,真不想這種感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