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的創造者!(1 / 1)

大家都知道***之所以敢偷襲蘇聯,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得到情報部門保證:“俄國絕不會有比我們更先進的坦克。”

然而當德軍踏上蘇聯國土後,很快就遇到一種“街頭怪獸”,這種“街頭怪獸”甚至能用龐大的身軀碾壓德軍坦克,令德軍聞風喪膽。

科京何其人也?這個讓德國人吃了大虧的人是誰?過了很長時間,德軍情報部門才知道,這些“街頭怪獸”的設計者是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的女婿米哈伊爾·伊裏奇·科什金。

德國人想要在蘇聯人身上得到大片的土地,然而他們卻遭到了蘇聯人頑強的抵抗。

米哈伊爾·伊裏奇·科什金,蘇聯坦克設計師。1918年參加紅軍,翌年加入俄共黨。參加過國內戰爭。1921—1924年在斯維爾德洛夫共產主義大學學習。畢業後從事黨務工作。

直到1929年科什金入***格勒工業學院學習。1934年畢業後在***格勒基洛夫工廠任設計師和設計室副主任。參加坦克研製工作。1937年任工廠坦克設計室總設計師。

米哈伊爾·伊裏奇·科什金與助手***·亞曆山德羅維奇·莫羅佐夫、廠長庫切連科共同主持t-34坦克的研製工作。在他死後坦克終於投產,造成了德國在東線的t-34危機。成為二戰坦克最優秀成功的作品。

科什金是蘇聯坦克工程師中冉冉升起的明星。他曾在***格勒工業學院學習。1934年畢業後,在基洛夫工廠設計局任設計師和副主任,1938年代替了費爾索夫成為哈爾科夫設計局總設計師,後者遭到了清洗,其罪名是領導設計了一個糟糕的變速箱,盡管數量眾多的變速箱故障都是由*作不當引起的。

在坦克設計局內,他領導了bt快速坦克的改進和a-20、t-32坦克實驗樣車的研製工作,他手上另一張王牌是bd-2型高速柴油機。科什金設想的新坦克為全履帶式,用傾斜裝甲板製.造車體,安裝bd-2型柴油機,並采用口徑盡可能大的坦克炮。科什金的設想與管理層意見不符,因此不能直接推出他的設計,而是用a-20和全履帶式a-32過渡型號來實現他的設計,並以bt改進型名義上報軍工集團審批。

1938年8月,科什金在莫斯科展示了他的新設計,並在軍工集團領導的麵前,批評受到總參謀部許多人所鍾愛的bt坦克使用的輪履方案。他提出了一種更輕、更快、武器更好、裝甲防護更強的全履帶式a-32方案。許多“老近衛軍”都驚呆了,認為a-32方案根本不可行。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成員伏羅希洛夫也持反對意見,好在***也在居中調解,並請科什金研製a-20和a-32這兩種車;但是***似乎並不特別讚成全履帶式坦克,並要求科什金說明全履帶方案的優越性。

1939年12月19日,在t-32實驗坦克基礎上研製的t-34坦克獲準投產,但必須重新驗收。為此,需製.造11輛坦克來進行工廠試驗和部隊試驗。同時,約瑟夫·雅科夫列維奇·科京領導的基洛夫工廠設計局又設計了t-50步兵伴隨坦克。為了競爭,科京辯稱,t-50和kb能履行所有坦克使命,言外之意是t-34沒有必要投產。

1940年3月,t-34坦克的命運到了十字路口,科什金的工作受到管理層極大的幹擾。經過據理力爭,同意他再次說明t-34應當投產的理由,並獲準在莫斯科與kb坦克作對比試驗。

為了顯示t-34坦克的優良性能,科什金和被挑選的乘員組,將2輛t-34坦克以履帶行軍的方式開到莫斯科作對比試驗。此時正是寒風刺骨的冬季,科什金帶著肺炎的早期症狀,與乘員組一起以充滿自信的英雄氣概,用12天的時間,把新車開到了莫斯科。***和國防會議的代表觀看了對比試驗。

機動靈活的t-34給***和在場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kb坦克卻顯得很笨拙,樣式陳舊。伏羅希洛夫禮貌地從外部仔細觀看了t-34,同時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機械製.造部長馬雷舍夫又在車內、車外進行了檢查,並對新坦克感到滿意。

對比試驗後,科什金和乘員組又將坦克開回哈爾科夫,也沒有出什麼問題。3月31日t-34坦克獲準批量生產,裝備部隊。

1940年9月26日,科什金因在冰天雪地上駕駛時染上的肺炎引起的並發症而去世。鑒於科什金設計出t-34的特殊貢獻,1942年被追授蘇聯國家獎金獲得者稱號,並獲紅星勳章。

在t-34真正麵向世界之前,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科什金的名字,在t-34的出色性能表露無遺時,大家才真正發現了他,但是這已經晚了,科什金早已因肺炎而離開了人世,年僅四十歲,再追贈什麼勳章也於事無補了.但是他的遺作還永存人間,成為了一款影響世界深遠的傑作。

可惜了一位天才的坦克設計師,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一定還會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