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故事,如果全部都給寫了下來的話,那都可以在長安城裏說書了。
那一年,安平王和現在的林玉明差不多大的年歲,也就是十來歲的樣子,但具體究竟是多少歲,他已經記不清楚了。
是啊,的的確確是真的記不清楚了,又或許,是因為這一段記憶在安平王的腦海之中,已經被塵封了許久許久,一直以來,他都不願意再去觸碰,更不願意再去回憶。
所以,這才會導致了之前那樣的說法,他,是真真的記不清那一年,他是多少歲,那一年,距離現在,究竟已經過了多久了。
在那一年裏,長安城裏,倒也確確實實的是發生了不少的事情,引起發生的這些事情,也有不少的原因,譬如,小人當道,邊關不穩,後宮不和等等。
長安城裏所有的一切,都和現今,有些不太一樣。
安平王之所以不願意提起這些前塵往事,更不願意去回憶,那是因為,就在那一年裏,他失去了自己至關重要的母親。
其實,少年時期,還未被當今聖上貶謫去邊關戍守的安平王,一直都是一個如同陽光一般明媚,一般溫暖的俊秀少年。
那個時候的安平王,有著滿腔的熱血,也有著偌大的報複和理想。
生活在琉璃綠瓦下,正色紅牆之內,安平王過下日子和其他皇子那般窮奢極侈的日子比較起來,是真真的有些不太一樣的。
還記得,那個時候的安平王,一直就都是太傅誇獎的對象,奈何,卻不是嫡長子,因而,任憑他再怎麼優秀,和太子那亦是沒有一絲一毫的緣分的。
可是,安平王越是認真,越是努力,越是優秀,那麼,在眾多的皇子王孫之中,那便就越發顯現的出類拔萃。
於是,便便也就成了眾人排擠和不喜歡的對象,尤其是太子。
那時候,太子雖然年歲也不大,卻早就已經對這宮中的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爛熟於心。
畢竟,都是生活在這深宮大院之中,安平王聰慧過人,太子知曉的,他又哪裏會看不清楚呢?隻不過,當時的安平王,還是有些太過天真了。
在安平王看來,他同太子,骨肉情深,既然同是相連的骨肉,那又何必相煎何太急呢,自相殘殺呢?
奈何,這隻不過是安平王自己一個人的想法罷了,同安平王以外的其他皇子,再也沒有任何的關係。
其實,安平王之所以會如此的認真努力,根本就不是覬覦太子那高高在上的儲君之位。
他隻不過是想著,若是自己能再努力一點點,那麼,他也便就會離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更近一些,這便也是他為何會!如此努力奮鬥的一大原因。
而另一個原因,便就是安平王的母親,也就是那早已經歿了的蕭淑妃。
想來,或許,是因為先帝念及多年以來的夫妻情分,因而,這外邊兒的街道茶坊,壓根兒都不知道她是如何離開人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