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滿意地點點頭,攤手虛扶李隆一把,繼而道:“你擇日就可向你父皇啟奏此事。”
李隆順勢坐到皇後右手邊,心裏仍是有些擔心,父皇那兒會輕易同意嗎?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盡管現在父皇少有在意朝中政事,可畢竟人在那兒。生殺大權還掌握在他手裏,自己的婚姻大事自然也得他同意才作數。
就像皇後剛剛提到的父皇不喜張家為人,要是自己提出來要迎娶張家嫡女難免不會遭到皇帝的反對。甚至思及往事,搞不好求賜婚不成,反倒惹得自己一身騷。
皇後一向精明,按著兒子蹙眉就知道剛才自己透露給他的秘密讓他焦心了,“隆兒,你就不想想還有母後我嗎?”
李隆看向皇後,心下一喜,對啊!自己的婚姻大事是由父皇首肯,不過這不還有母後嗎?
“母後我隻是擔心萬一不成怎麼辦?而且您也說了關於···”
後麵省略的自然是關於張尚書的。
皇後不屑一顧,自然笑道:“就是因為皇帝不喜張家,沒準你這事兒還更容易成功。”
李隆看著皇後說這句話時神色上帶有的神秘和自信,不免有些疑惑,“母後,您不妨直接告訴兒臣?”
“隆兒,你說你父皇是不喜歡老尚書還是張家人?”
老尚書因為自己站錯隊和父皇對抗乃至自己兒女無後,就張尚書這代絕了香火。如此一來老尚書自然是父皇不喜的,年輕的這兩個應該不算在內才是。
“母後,我覺得冤有頭債有主,想來應該是誰動手就怪誰了。”
皇後倒是不慌著跟李隆解釋而是伸出手讓李隆扶著站起來走到靠窗的地方,有涼風來,李龍提醒道:“母後,風大我扶您去坐著。”
“隆兒,你知道這三宮六院住的都是什麼人吧?”
這那不知道?三宮六院住的都是女眷,從五湖四海精挑細選進宮來,任皇帝享用,為皇家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的。
李隆斟酌片刻,“都是父皇的人。”
“是女人!那你說我是不喜宮裏受寵的個別嬪妃還是這偌大三宮六苑?”
“我來告訴你我兩個都不喜!”
皇後眼裏的狠辣沒有逃過李隆的眼睛。李隆算是明白皇後想要表達的意思了,張家雖然絕後不過還是難以消解皇帝心頭之狠。
就算是到那天人全部死光了皇帝對往事仍然會耿耿於懷,不會因為他們死了就不計較,自然現在也不會因為張家要絕後就放過他。
隻要是不放過就不會想讓人有好日子過。
李隆去請旨自然也會遇到皇帝害怕他真的對張家有感情,不同意。但是隻要有人保證了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求賜婚就能成。
“母後教訓說的極是,兒臣受教了。”李隆是真心佩服皇後。
這般見解就算自己想一下午也未必想得明白。
李隆陪完了皇後從坤寧宮出去走到神武門就已經過了門禁,有護衛攔著,李隆心情不錯,“我今日處理政務在書房待久了誤了時辰,原以為不會錯過的。到底遲了。”
領頭的官兵李斌認識李隆,一把擋在護衛麵前,跪下拱手道:“參見太子殿下。這是新招進來的小兵,之前沒有見過太子殿下無意冒犯。還請太子殿下原諒。”小兵一聽是太子腿一軟自己也跟著跪在地上。
李隆在外人麵前一向是以“仁德為懷”,當人廣眾,就算是一個蝦兵蟹將他都會認真對待,一隻手負在身後,另一手抬起,“起來吧!”
“今日是我遲了,無礙!”
李斌踢了一腳跪在地上的小兵,“還不謝謝太子殿下。”
“多謝太子殿下。”李隆要回去研究如何向皇帝開口,無暇顧及,想早點脫身,“都起來吧!皇城城門是宮中重地,謹慎為好。”
“我走了!”李隆抬腳,昂首闊步地走了。
隻剩下身後兩個人看著他的遠去。
第二日,宣政殿內。
林尚書有些不自在,方才在殿外等候的時候,正欲與幾位大人交談,剛走過去。某人就跟過去打招呼,幾位大人紛紛拱手覺得受寵若驚。平時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今日有幸得到太子慰問了。
這邊這樣有人的目光已經移過來了,林尚書本以為太子一會兒就要去和其他人談話就等著他先行,其他人也正有這個準備,沒想到李隆招呼一圈他周圍的人後最後和他聊起了,他在南方水患兩年時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