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華夫妻兩的私房話當然傳不到李碩這裏。而且,就算他知道了也不會太在意。
誰人背後不說人!
重新走在鄉間的路上,李碩雙眼通紅。都說衣錦還鄉,可十幾年漂泊在外,經曆過冷眼,嘲笑和現實之後。還鄉,這兩個字對於一個從破碎家庭裏走出來的自己是多麼的珍貴,這是一般人體會不到的。
有人說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
李碩覺得這話說的也沒錯,隻不過對於他來說,應該還要加一句。
他在哪裏,他的家就在哪裏。
因為,當他八歲從縣城回到農村之後,他就已經沒有真正意識上的家和家人了。
在鋼筋混凝土組成的城市裏,在夜深人靜的深夜裏,一個思想已經成熟的男人,為什麼會像個孩子似的躲在被子裏哭。
因為,他有鄉愁。因為,他有對親人的思念。雖然他忘記了那個親人的模樣,但是他還是思念。
那麼命運再給他一次機會,重新開始他的這一生。他能夠換回那些珍視的東西麼?
李碩不知道!也很迷茫。
跟嬸子家一個小組的村民看到馬路上走的李碩。熱情的人,會跟他打個招呼。冷淡的人,看了眼就接著忙自己的事去了。
李碩擦了擦眼睛,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已經快到嬸子家了,重生回來,這一次是該好好正視這一次的問題了。
現在是03年,已經不是那個吃大鍋飯的時代了。農村進行包產到戶也已經很久了。雖然農村依然還是很窮,但也能夠把自己的日子過下去。當然,也有更多的人選擇出門南下去沿海城市發展。
那麼,這些因素自然造就了一些問題。
其中之一就是類似李碩這種,留守兒童。李碩並不知道這個問題有多少家庭正在經曆。但是在李碩生活的這個村,將近百分之七十多的家庭都屬於這種情況。孩子父母都出門在外打工,家裏孩子都由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當然,他們也是人們口中所稱之為留守老人的這麼一群人。
留守老人,留守孩子。他們的生存不難,難的是精神方麵的東西。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父母的照顧,更需要父母從小到大的教育。這些東西,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給不了的。
多少人們口中“垮掉的一代”是從這樣的家庭經曆中成長起來的。
如果說,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需求的是精神方麵的東西。那麼,留守婦女勒?
她們在農村裏生存,帶孩子,照顧老人,耕種田地。一年才見到自己的丈夫一次。那她們心裏,生理方麵的問題又怎麼辦了?
不能否認,女人在農村生活需要的更多。安全感,遠在外地的丈夫給不了。在這個固話安裝還需要好幾千的年代裏,夫妻的聯係也是極為難得的。
丈夫一年回來一次,兩人都有生理需求。丈夫在外地可以花點錢解決,在道德方麵並不會有人指責什麼,畢竟你花了錢,也不是找了個女人打算很原配離婚。所以心裏沒什麼負擔。那麼,在家裏為你照顧老人孩子的女人了?她的生理需求怎麼辦?她能不能在家裏也隨便找個男的解決?
或許是因為曾經的年少氣盛,李碩在無意中知道了嬸子的事情之後,一直在心裏憋著一股火,他覺得嬸子背叛了伯父。一直到前些天跟嬸子吵了一架就離家出走了。所以才有了這一次差點餓死的難忘經曆。
不過,這一次重生回來的李碩不打算像前世那樣,回到自己的家,然後到處傳播嬸子的醜事。他打算還是回伯父家,裝作什麼都沒發生。也當做自己並不知道嬸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