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老百姓之間一直流傳著一句“好鋼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說法。在他們印象裏當兵的都是些家人管不了的、上學不好的年輕人,他們粗魯、不講道理、喜歡打架。其實這些都是以訛傳訛,是那些不了解軍隊的人對軍人負麵看法。
我軍從組建初期,就建立了嚴明的組織紀律,從抗戰時期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由此演變而來的“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每一名中國軍人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過硬的思想離不開我軍的生命線—政治工作。政治思想教育從新兵開始一直持續到軍旅生涯結束,但是對於文化水平不高的班長來說,適當的打罵體罰要比讓他們講一堆大道理更為直接有效。
楊文寧就是這些不願講道理的班長之一。他常對肖正他們說自己文化水平低,比不上他們這些見多識廣的大學生,但是他懂得什麼叫做服從命令、吃苦耐勞、素質過硬,他能教給肖正他們的就是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消防兵,但前提是用自已的方式方法。
下午的訓練內容是消防技能,有別於大部隊的兵種,消防兵的武器就是水槍水帶。
訓練場上,新兵們反複進行著甩水帶、接水槍、收水帶的訓練,雖然氣溫很低,但是每一名新兵的臉上都掛滿了汗珠。
“馬振,到你了!”說完祝越將收好的水帶放到地上,摘下頭上的訓練頭盔。
馬振轉過身對著高楊使了一個眼神,示意他先上。馬振不敢說什麼悻悻地接過祝越手裏的頭盔帶在頭上隨口抱怨了一句:“明明到你了,為什麼讓我上,我都練了幾十遍了,閉著眼都能做好。”
身後的馬振朝著高楊屁股就是一腳,踢完學著楊文寧的口吻說道:“我都是為了你好,業務練不精不算合格兵,你不比別人多付出將來怎麼在消防部隊立足。”
馬振的動作和語態引得大家不住的捂著嘴偷笑,一班的小小騷動還引起了組訓班長的大聲嗬責:“一班的,你們在幹什麼?如果不嫌累我再給你們加加量。”
一班的人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沒有一個人答話,一個個板板正正的跨立在那裏。
操課間隙,一群人將器材擺放整齊後坐在原地休息。劉海洋拍了拍坐在前麵的肖正,“肖正,你覺得當消防兵有意思嗎?”
肖正沒敢將身體轉過去,而是側著頭回道:“我覺得還不錯。”
“有什麼不錯的!當兵不摸槍,這個兵算是白當了。”劉海洋看著遠處的天空緩緩地說道。
“我們有水槍啊。”肖正笑嗬嗬地指了指放在地上的水槍。
“水槍還是比不上真槍啊……”劉海洋的眼神裏流露出一絲絲失落。
……
吃完晚飯,所有連隊組織打背包,簡單的“三橫兩豎”就兩三種打法。在部隊一寬一窄的背包繩,充當著“萬金油”,踢隊列時可以當基準線,訓練時有時也會聽到“把那個誰誰用背包繩綁到單杠上”……
肖正學東西很快,熟練掌握了兩種打法後,看到一旁滿頭大汗的祝越,拿起自己的背包繩說:“祝越,我教你最簡單的快速打法,我做一步你學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