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條法,是對奴隸來,目前為止結果最為嚴重的法了。
一旦有犯的,結果就隻有死亡一條路。
其餘的法,尚且還在摸索之中。
就在王族的軍士盯著這些新奴商量著如何盤剝的時候,不斷有新的部落來到王族。
最先來的,是那些帶著王族勝利消息回去後,族長決定來王族打工,時刻處於王族眼皮底下以洗脫嫌疑的部落。
他們隻攜帶有少量的武器,但卻帶來了大量的,王族能夠用來交換的物資。
王偉自然不會嫌棄部落的人太多,這些新來的人,剛好跟著一起拓荒。
隻是和奴隸不同的是,他們的拓荒是有償的,按照麵積計算陶幣,且開拓的荒地,還需要經過查驗,若是不合格的話,則需要返工。
不斷的有新的人來到王族打工,自戰鬥過後,短短半個月的時間,王族的人口暴增到了一千餘人。
隨著人口的增多,王偉走在路上已經無法叫出所有人的名字了。
而且人多,代表著事情也是越來越多。
住房變得緊張,的食堂開始人滿為患,廁所外麵排隊的人基本上就沒有空的。
有的工人為了爭搶住房而鬥毆,有的人為了一份好的,價格高活不累的短工而與人發生口角。
還有的人白幹活的時候將陶幣埋在了土裏,等到夜晚回來後,卻發現埋陶幣的地方被人刨了起來,裏麵的陶幣早已經不知所蹤了。
總之,各種各樣以前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情開始在王族發生。
王猛負責的應急隊成員疲於奔命,每都要負責審判很多事情的對錯。
若光是審判也就算了,很多事情,到了他們那公公有理婆婆有理,根本就沒有分辨對錯的方式。
這樣混亂的情況持續了大概一周的時間,隨著食堂的擴張,住宿問題的解決以及廁所的擴建,少了許多。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些部落帶著當初攻打王族的那幾個部落的女人和孩子來到了王族。
這些女人和孩子,按照王偉的法,都是來自背棄了祖宗的部落,已經算不得是血親了。
所以抓來當成奴隸是沒有問題的。
若是平時,王偉巴不得部落裏麵多一些人。
可是現在,這人口一下子增長的太厲害了。
七個部落被連鍋端了。
女人和孩子加起來,足足有七百人。
現在的王族已經快要處於滿負荷的狀態了,再來七百多人,王猛那十人的管理隊會瞬間崩潰的。
原本的王族,都是靠著人治的。
部落裏麵的人,自覺遵守王偉定下來的規矩。
在廁所尿尿,用筷子吃飯,不打架,不偷東西等。
當他們發現其餘部落的人有違反王族規矩的時候,出於部落的自豪感,他們會出聲製止。
可以,上到老嫗那個年齡,下到王虎這種屁孩,都是王族的監察官,監察著外族人在部落的一舉一動,並且為維護部落的安定而做著自己的貢獻。
這就是所謂的人治,靠著人人自覺,人人相互監督而進行治理。
可是,當王族的人口和外族的人口比例失衡的時候,人治就無法維護部落的穩定了。
好在在部落開始崩潰之前,王偉建立了軍。
有了他們的存在,一些衝突才會因為他們的製止而偃旗息鼓,不會因為一些的口角,演變成鬥毆,再然後變成兩個部落之間的戰鬥。
王偉用了三的時間,從那些部落的首領手中用物資或者陶幣接收了這七百多名婦孺。
人的價格在王族是非常高昂的,七百多人,哪怕以婦女和孩子偏多,也近乎掏空了王族這段時間積攢出來的大半個家底。
不過王偉的底線就是,人口的交換,不能以糧食為基礎。
你要陶可以,要鹽可以,甚至要弓箭,要黃銅都行。
但若是自己部落不願意主動交換,任何時候,你都不能主動從我要食物來交換奴隸。
所以,盡管這次人口的交換將這兩個月積攢出來的陶器,食鹽,魚籠甚至是弓箭都消耗了不少,但是王族儲備的食物卻是沒有動用絲毫。
這七百多口人買賣完畢的第三,王偉發出消息,將會在明,召開一場全民大會。
屆時,將會商討出一個應對王族當下混亂局麵的辦法。
他希望,各個在王族務工的部落,都能挑選出來一個口齒伶俐的代表出來,代表他們的部落,來和自己商定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