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應該輕鬆一些了吧?”有一天李培捷突然找我。
臨近小學期,所有的課程設計和期末考試都基本上塵埃落定,突然就閑了下來。
“是啊,總算熬過去了。”許久沒有跟他說話,反倒有點大哥哥般的親切,同鄉總歸還是有歸屬感的。
“我昨天也剛剛考完最後一科,可以放鬆一下了。”
“你們大三的應該更慘吧?”他比我大一屆。
“對,我上一年的這個時候也像你一樣,覺得自己被逼到了極限,但上了大三才發現,這才剛剛開始了。”
我有點被嚇到,但習慣性地還是會質疑一下:“這麼誇張嗎?”
“我這學期單單是基本課程就有八門,考試從四月到六月,基本上都排滿了。”他不是那種誇誇其談的人,說話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
“八門——我連上各種實驗也就這個數——”我不是一個喜歡預知恐懼的人,隻想要盡快結束這個話題,“那你小學期不需要在這呆了吧?選修的學分應該都修夠了吧?”
“你打算什麼時候回?”他沒有正麵回答我的問題,但我一下子就猜到了他的意圖。
“我肯定得最後才走,要刷好幾科的分呢。”我特意把回家時間說得很確鑿,不給他留餘地。
“不是說不能刷分了嗎?”他也經常留意學校關於留學方麵的政策和規定,時不時就會給我發。
“刷分”是很多高校默認給有意向留學的學生的“綠色通道”,意思就是:對於一些已經通過的科目,可以通過第二年的重修和考試來刷新分數,在教務係統的成績單裏,新的、更高的分數會直接覆蓋舊的,這樣就能達到提高GPA的目的。
“目前還可以,我已經報上名了,但下一年就不知道了。”
“這樣的。”
“你早點回家唄,機票還便宜呢!”我裝作若無其事的語氣。
“嗯,我這幾天看看。”
隻要不涉及到感情的問題,我很滿意也很樂意跟他維持這樣的相處方式——正常好朋友之間的互相關心,正常老鄉之間的互相扶持。
“女神,你報的這是個什麼選修課啊?”班群裏發了一個小學期選修課的統計表,大黃剛打開來看。
“我看看——英漢互譯,哈哈是個什麼鬼?”湊熱鬧總少不了琳琳的一份。
“什麼什麼鬼嘛!”我裝作高傲的樣子,“這叫提高文學素養,你們這些凡人不懂不懂。”說完還用手撥了一下劉海。
“這是你們要求報的嗎,還是有什麼加分啊?”日常遊離於我們對話之外的佳兒轉過身來,一臉愁容地問。
“不是,就是女神自己想報的。”琳琳嫌棄地擺了擺手,示意她不要著急。
“其實我也不知道具體內容是什麼,看著有趣就報上了。”
上一年我就知道,小學期的生活不僅炎熱難耐,還很枯燥。如果自己可以確保最後的考試分數,刷分的科目並不需要每天去上課,也不存在考勤要求,所以每年都會有中途就放棄回家的人。要想支撐到最後,總歸是要找點自己感興趣的樂子才行。
《英漢互譯》是我在教務處提供的表格裏,唯一找到的跟語言或者文字沾邊的課程。要知道,在一個純正血統的工科大學中,對此感興趣的人並不多。
小學期終於在W城的第一股熱浪到達之後拉開了序幕。
周一到周四的白天,我和尹予嵐約好一起去上刷分的數學類課程。說是約好,但通常都隻是我一個人準時到達課室,占上兩個人的座位,然後在離上課還有兩分鍾的時候,收到她的微信消息:
“我又睡過了!給我拍一下筆記唄,謝謝啦!”然後悄悄地將占座地水杯收回來,若無其事地專心上課。
周三的晚上需要上交《英漢互譯》的作業並拿到上周的成績,老師會對上周的文章作詳細的講解,其中包括了許多英語中的俗語、外國人慣用的自嘲以及一些非母語者很難領會的冷笑話,這都是日常的英語課涉及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