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城中,此刻正值華燈初上之際,本來這個時候應該是萬家閣樓升起萬家燈火之時。但卻並沒有聞往昔的嫋嫋琴音,也並沒有見繁華的燈火闌珊。
遠處傳來陣陣馬蹄聲,喊殺聲。臨近洛陽城南門處的一個街道上,一個渾身披甲,手握一柄長槍的將軍扶著一位二十來歲的華袍青年坐上一匹駿馬,這馬通體漆黑,唯獨馬鬃馬尾卻是血紅的顏色。
將軍看著青年坐穩後朝著身邊親軍喊到:“全部揚威軍楊家親軍護送陛下出城直奔臨安,洛陽是守不住了,我率領楊家族人給你們斷後,你們快走!”
親軍營統領跪地哀求道:“大將軍,讓我斷後吧,你帶著陛下先走。”說罷其他的親軍營戰士也都全體下跪,齊聲道:“求大將軍先走,我等斷後!”
這位渾身是血的將軍不由大怒厲聲道:“你們要抗令麼?讓你護送陛下走就趕緊給老子滾,嘰嘰歪歪娘們似的,再磨嘰信不信老子一刀劈了你們?”
聽聞這話,親衛軍終於不再反抗,親軍統領站起身沉聲道:“我等必誓死護衛陛下到臨安城,大將軍,保重!”
楊正平終於鬆了一口氣,他還真怕這群兔崽子抗令不遵,跟著他死戰在此。
坐在駿馬上的華袍青年終於開口說話:“楊將軍,孤...朕在臨安等你,保重!”青年說罷也不墨跡,狠狠一拍馬臀,一騎率先衝出城門。親衛軍也都紛紛上馬,追著華服青年而去。
楊正平看所有人都走了後,擎起長槍,轉身看著楊家二百八十人,最年幼者不過五歲,婦孺皆有。楊正平心中默默歎了口氣道:“我楊家傳承三百年,與我大唐同歲同齡,自我楊家先祖創立揚威軍馬踏塞外後北方外族便再也沒有進過大唐國門半步,如今大唐山河破碎,我楊家也危在旦夕。諸位可敢隨本帥血戰至最後一人,揚我楊家之威?”
身前楊家二百八十人齊聲喝道:“楊家為國盡忠,死戰不退,忠魂猶在!”
楊正平哈哈一笑道:“好,好,好,隨我殺敵!”說罷擎起長槍便向來襲的琅琊王軍隊衝殺過去。楊家所有人皆披甲持刀,隨著楊正平一起攻殺。
大唐慶豐四年,北方草原四族結下盟約,以遼國為首,共計百萬大軍突襲雲中城,殺死所在雲中城的所有大唐軍民。而後西夏軍突擊安西都護府,包括安西都護令在內的所有大唐軍民無一幸免。
大唐方麵第一時間做出部署,揚威軍統領,鎮國公楊正平領征北大將軍,北上討伐遼國。皇帝禦駕親征出玉門關,直擊西夏。
但天不遂人願,慶豐四年冬季。琅琊王,燕王,越王,蜀王,嶺南王集體發動政變。
北線楊正平北征大軍已經攻破雲州城,就在揚威軍馬上就要兵臨雲中城下的時候。西線傳來戰報,禦駕親征的皇帝陛下臨陣對敵時中了一箭,頓時西征軍全線潰敗。西夏鐵騎已經攻破玉門關,隻逼長安城。
征北大將軍楊正平隻能撤軍回防長安。當楊正平再回長安見到皇帝的時候,這位九五至尊已經病入膏肓,皇帝立下遺詔立二皇子李毅為新帝。
而叛亂的五王卻以伐草原,誅無道楊家為名紛紛起軍。討賊檄文上寫的清清楚楚,先帝遺詔是立大皇子為帝,楊正平為一己之私篡改遺詔,還寫了楊家三百年來十大罪行。
蜀王攻下整個山南道,占據包括原本屬地劍南道在內的兩道之地自立,嶺南王越王也瓜分了嶺南道紛紛自立。琅琊王也占據河南,淮南兩道,十萬大軍隻逼東都洛陽。倒是燕王屬地離草原最近,楊正平撤軍後,遼國鐵騎揮軍南下,燕王首當其衝,在太原府與遼國鐵騎對峙起來。
本來揚威軍野戰能力天下第一,但在雲州一役中以十萬對敵草原騎兵五十萬,雖然取得大勝,但一身的損耗了八萬之多。而西征的大軍也一路潰敗,回到長安的麼隻剩下三五萬殘軍。
之後蜀王從秦州出兵,二十萬蜀軍隻逼長安。兵力不足的楊正平無奈隻能帶著新帝突圍南下,往洛陽逃竄。
然而到洛陽後因為一路突圍,六萬軍也隻剩下了兩萬多一點,還都是疲軍弱旅。剛到洛陽不久,便傳來消息,琅琊王親率十萬大軍馬上便要兵臨城下。楊正平無奈,隻能死守。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江南道還在大唐皇室手中,江南道總督送來書信,希望新帝能放棄洛陽退守臨安。
楊正平權衡後也隻能這樣做,用僅剩的兩萬人打退了包圍南門的琅琊王大軍,也就發生了剛才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