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意見統一後,黃一飛正式開啟創業之路,他先上網查閱資料,查看建一個養一千隻雞規模的養殖場,需要占多少地,需要多少材料。
查閱好資料一核算,黃一飛發現,自己的四十萬,建雞場都不夠,更別提買雞苗了。
“唉!這可咋辦?”錢不夠,黃一飛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在房間裏來回踱步。
剛開始創業,就遇到如此大的問題,怎能不讓黃一飛心急,繼續走下去,資金不夠,現在放手,他又心有不甘,畢竟這是他畢生的夢想。
“一飛,你在急什麼?”下地幹活回來的成彩書,見兒子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關心的問道。
“媽,我查閱資料,核算了一下,我的四十萬,建雞場都不夠,才剛開始,資金就出了問題,這可如何是好。”黃一飛十分焦急。
“兒子,你是當局者迷,你查閱資料核算的,是材料、人工、地皮都要錢,才會四十萬不夠建雞場,而我們的實際情況是,材料隻出砂石、水泥,還有瓦錢,別的都可以不用錢,人工和地皮也不需要錢,這樣算下來,應該要不了四十萬。”成彩書提醒兒子。
“對呀!我怎麼沒想到。”黃一飛晃然大悟。
“你呀!還是太年輕!”成彩書搖著頭說道,兒子已經三十多歲了,在她眼中還是太年輕。
“媽,謝謝您,要不是您提醒,我差點走入誤區。”
“一家人,說啥謝不謝的,好好幹,一定要幹出點名堂,證明給大家看,你的大學沒有白讀。”成彩書鼓勵兒子。
“我一定好好幹。”黃一飛眼眶有些濕潤,他曾一次次辜負父母親,但父母親從沒對他失去信任,無論何時,都在默默的支持他,鼓勵他。
“好好幹就對了,我們家一飛,隻要認真起來,不會輸給任何人。”成彩書輕拍一下兒子的後背說道,是信任,也是鼓勵。
“媽,您先休息一下,我要重新規劃一下雞場,盡可能把成本減到最小。”經母親一點拔,黃一飛開了竅,要從設計上,減少成本。
“好,你去忙吧!”成彩書欣慰的說道。
黃一飛重新坐下,理順思路,開始設計雞場,他要盡可能使用,在農村能找到的免費材料,來修建雞場,盡可能的減少成本。
黃一飛思考再三,決定建竹木結構的雞場,在農村最不缺的就是竹子和木頭。
竹子還好辦,村裏就有很多,木頭還有點難辦,林木是國家統一規劃的資源,黃一飛建雞場,要用的林木,需要審批。
這是黃一飛第一次自己創業,對於審批還不是很熟,需要找人問,要問人,黃一飛首先想到的是村支書和村主任,這二人是主管這些事的。
村支書姓馮,單名一個海字,五十出頭,能力算不上出眾,在南下打工的大浪潮下,他是少數幾個留在家鄉的人。
由於沒有競爭,他也就順理成章的,當上了村支書。
主任姓黃,雙名仙耀,也隻五十出頭,是黃一飛的本家,按輩分算,他與黃一飛的父親同輩,是黃一飛的堂叔。
他是近兩年才上任的,能當選,原因與村支書馮海差不多,也是因為沒人競爭。
基層的工作需要有人幹,年輕人都不在家,所以上級領導,也不考查能力不能力了,有人去幹基層工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