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著急這些心腹前來,無非就是做一下戰前動員,激勵一下士氣,鼓舞一下人心。
總而言之,就是吳三桂大開空頭支票,大肆許以這些心腹高官厚祿,讓這些人一個個的激動不已,都沉浸在了吳三桂所描述的美好未來之後不能自拔。
一個個信心滿滿的,就好像反清指日可成一般。
當然也不怪他們自信,這些人加起來確實有這個資本,都是身經百戰手握重兵的老將,還鬥不過一個剛剛親政的康熙?
看著眾人激動的樣子,楊凡隻是冷眼旁觀,要知道曆史上的三藩之亂曆經八年最後被康熙給平定,成就了康熙的赫赫威名。
不過現在有了楊凡,結局自然就不一樣了,吳三桂可以敗,自己是萬萬不會失敗的。
……
公元1669年,康熙八年,一場轟轟烈烈的造反大業拉開了序幕。
吳三桂首先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將矛頭指向朝廷。
吳三桂軍由雲、貴而開進湖南,幾乎占據湖南全省。
進而占據四川,四川官員紛紛投降,福建、廣東、廣西、陝西、湖北、河南還有台灣的明鄭等地都有漢官、漢兵和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一些地區的農民、奴仆都迅速響應。
楊凡同樣出兵兩萬,跟在吳三桂後麵出工不出力,不過每次收編降軍的時候,楊凡卻是最積極的一個。
沒辦法啊,他的軍隊實在是太少了。
不過隨著一年的戰爭下來,他的軍隊已經從兩萬發展到了五萬。
加上廣西老家留下的八萬大軍,楊凡已經有了十三萬的大軍了。
當然也不光是楊凡這麼做,吳三桂手下的一眾將領都急劇的擴張著自己的實力。
短短一年的時間,戰火波及到了整個大清王朝,大半個個清朝都成了吳三桂的地盤,康熙被殺了個措手不及。
吳三桂也看出楊凡偷奸耍滑來了,不過他也不在意,此時正是吳三桂意氣風發之時,還怕楊凡反了他不成嗎?
不過吳三桂似乎已經滿足於現狀了,開始在湖南沿江布置防禦工事,不再向北發展。
其實不是吳三桂不想一鼓作氣直接打到京城,而是他心有顧慮。
首先,再往北可都是真正的八旗精銳了。
這個時候的八旗精銳可不是後世那麼腐朽,戰鬥力還是很強大的。
其次而是他的勢力太過於分散了,雖然現在全天下都在造反,還都打著他吳三桂的旗號。
但是,真正聽他命令的也就他自己的那些心腹而已。
其他地方大多數對他陽奉陰違的,都是一些牆頭草而已。
他怕和康熙拚個你死我活,最後落的一個兩敗俱傷,最後為他人做了嫁衣,那就不值得了。
所以吳三桂隻能停止進兵,一方麵布置防禦工事,另一方麵鞏固和消化現在的實力,把那些陽奉陰違的小勢力給消滅掉,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政權。
不過他這樣做,看似沒有毛病,卻同樣給了康熙喘息的機會。
康熙一方麵派重兵和吳三桂對持,另一方麵派人拉攏那些牆頭草,同樣許以高官厚祿,讓那些人在後麵給吳三桂添亂,搞的吳三桂每天都煩不勝煩。
……
紫禁城……
康熙剛剛下了早朝,剛剛上朝的時候,對著一眾大臣們發了好大的一通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