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這是古書上的一段。
李極彩以前上學的時候記得一句話,“久旱必有蝗。”這是古代的說法。
因為蝗災往往和旱災相伴相生。
地理自然課上曾經說過,蝗蟲是一種喜歡幹造的環境中生長的昆蟲,在幹旱的年份,當河湖的水麵縮小,低窪的地麵裸露出來,蝗蟲就要產卵了。
涼州河的上遊斷流了。
李極彩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格外的擔心,曆史上發生蝗災的重災區往往就是發生旱災的地方。
幹旱的灘塗地裏麵很適合蝗蟲生存,尤其是春夏之間旱災發生之後就會帶來大批的蝗蟲。
涼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與南方那些潮濕濕潤,常常有雨的地方完全不同。
“蝗蟲特別難治,隻要產生讓他出現的條件,他就極有可能會發生,蝗蟲的繁殖能力超乎想象的恐怖。現代治理起來都比較難,何況在古代呢?”
這是度度老師的原話。
李極彩最擔心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誇椅稍南些的地方爆發了一場可怕的蝗災。
從而進一步的證實了,她停留在這裏不是沒有理由的。
據傳來的消息言,發生蝗災的地方叫厲周,這個地方以前就發生過小規模的蝗災,但是被遏製住了。
沒想到今年,又爆發了蝗災。
烏泱泱,黑壓壓漫天都是。飛起來隻往人的臉上撲,撲著生疼無比,遮天蔽日的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張大網覆蓋下來。
程程的手下來稟報的時候說了,飛蝗是天災,百姓們都相信這是上天降下的災禍如果要去滅了蝗蟲的話會觸怒神明,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並不敢捕捉和驅趕蝗蟲。
於是也就任由它們把莊稼都吃掉,蝗蟲所到之處能吃的都被吃了,那人吃什麼呢?
所以隨之而來的是百姓的生計不在,就會開始出現大批量的饑民,災民。四處顛沛,流離失所。
可是前不久,四皇子薑喜湖才帶人過來,救濟受旱災的難民,現在又要救濟受蝗災的難民了。
“蝗蟲不久就要飛到誇椅這裏來了,這,小姐,要不我們先撤離這裏吧?”碧蘿率先走到了發呆的李極彩的旁邊,小聲的建議道。
祁晴初離去五天之後,程程的手下再一天早上忽然來到了李極彩的房裏,然後跟她說了此事。
可憐李極彩聽完,一張老臉憋得古怪無敵。
其實他一早就想到了這些,但是當時他沒有說出來,怕別人覺得他杞人憂天。
從她最先開始待在這裏的時候,等待蝗災的心情就像是等待大姨媽,怕她來,也不想她來。
“我們這就走了,那這裏的百姓該怎麼辦?沒有,我們帶頭去滅除蝗蟲他們就隻能逃跑,可是又能往哪裏逃呢,如果不救莊稼,那他們吃什麼呢,依靠朝廷的救濟下來得等到什麼時候?
而且他們居然覺得這是神罰,都不去殺那些吃莊稼的害蟲,這日子還怎麼過?總要帶頭去捕捉這些蝗蟲啊。“
“可是小姐陛下會派出禦史作為滅蝗使,督促厲周的官吏滅除蝗蟲的。”碧蘿害怕被那個傳信的人說的極其恐怖的場麵出現在她的眼前。
她討厭看到蟲子,所以在知道了這個消息的時候,她就不想待在這裏了,她要立刻回都城,回到主人的身邊。
房間裏靜悄悄的,誰也沒有先開口說話,李極彩看到碧蘿的臉上滿臉不情願的樣子,也能夠理解,任憑哪個女子也不願意待在這處。
剛剛那個人說的話,還殘留在她的耳邊。每一次發生蝗蟲都會出現餓殍遍野、浮屍百萬的場景,所以,這場災難是不可避免的了。
李極彩不想看到發生饑荒,百姓易子而食、互食的場景,那樣實在是太可怕了,或許在這個當中,她也可以試著去出一份力。
待在這裏久了,從剛開始的不習慣,到後來的習慣,以至於真心實意地想去為百姓做一些事情,這些都是出自於李極彩她本人的想法。
而她當初不願意跟薑喜湖回到都城的原因,除了擔心這裏的旱災有後續的問題之外,其實也是不想在都城麵對到祁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