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 緣遞近·大漠行腳僧(1 / 2)

無盡的風沙順著這條掩掩埋埋、幾近絕了人跡的古老西疆之路呼嘯席卷,獵獵的轉動了一尾高掛殘樓稍的暗黃色幃幡。在這充斥著各類教派、百花競鳴的一道古路上看到專屬於佛家的風馬旗,無疑令虔誠的釋家弟子發乎心底的起了一脈涓濃歡喜!

法度駐足在這頹敗的大漠城樓之前,抬起一隻手臂擋在額頭、遮住那烈烈的太陽,仰額凝目定定的看著那退色的經幡,內心祥和無比的發願吉祥後,重又站正了身子、整整衣冠,做了一個雙手合十的朝拜之姿。

這時又是一陣天風肆意揚起,浩浩蕩蕩的裹挾著戈壁灘經年不散的成陣沙石。

而當風頂禮經幡的這位大德,卻沒有被這勁風礫沙影響紋絲,依舊合十雙手、頷首垂目,專注於口中心中誦起的佛號。

隻是他身後背著的篋笥卻不敵肆虐的狂風,錚地一下被吹墜到了地上。緊跟著被摔開,跌散了規整的經書,也簌簌的掉出內裏一道圖騰繞紋的舊經筒。

經筒裏的卜簽“嘩啦啦”散了一地,隨風飄零、愈顯殘破不堪。

這個時候法度終於結束了他的儀式,側目感知到篋笥的委墜與經卷的零散,他沒有燥亂,寬大的淺灰皂袖被烈烈天風吹的當空撩撥、又隨著抬臂的姿勢而自然而然的遮擋了他半邊臉。

權等這股子風沙緩徐漸散,靜聆這有如咒怨、纏繞怨靈的大漠風聲在耳畔輾轉、沉奏成一曲前世的如潮梵音。他適才將袖移開,抿嘴於鼻腔長長籲一口淡氣出來,旋即曲蹲下身子,一簽一簽的拾起他的卜卦。

一同拾起並重新規整好的,還有淩落的筆墨紙硯、連同幾本散散亂亂的小城經書……這是他的全部家當呢!

哦,不,還有,還有一把鮮豔的蓮花刺。

蓮花是半開放的樣子,花瓣舒展一半兒、又尚有一半兒維係著花苞的形態,一蜷一綻的看在眼裏便多了幾分栩栩,好似活了一樣,煞是生動有趣。蓮花刺呈深紫色的底色,鑲嵌著藏銀白紋、天然綠鬆並著月光石點綴了葉根與花蕊。日光一蕩,爍爍生輝、粼波流竄,好不殊勝。

這是一把蓮花形狀的短刀,是當年法度立誌遠遊、始發漢地時,他的上師親手為他放進行囊裏的,寓意要他秉承蓮花從容高潔之精髓,同時又如利刃一般不失堅定。

他遠遊向佛、踏上這條行腳苦修的行程之時隻有一十三歲。這些年來他走走停停,路過很多地方、遇到很多人、感知與曆經了若許多的事……就如此不緩不急、從容淡然,時今不覺已過了整整十年。

他是四大皆空、無欲無求的,然而年稚時師父贈於他的這把蓮花刺卻對他而言有些執念。倒是也不會派上什麼用處,留在身邊權作念想之用。

師恩浩蕩、體貼又入微萬縷,故此這柄蓮花刺他也委實是該好好兒嗬護愛惜的,他一向視若生命。

他是一名遊僧,一名從故土漢地連日連夜出發,沿著古道大漠一直向前,路過溫婉清素的古樸江南、睡過恢宏豪邁的北地城闕、越過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玉門關、翻攀高聳陡峭直插入雲的險峻六盤山、渡過波濤洶湧死亡莫測的咆哮黃河、途徑壁畫天工飛天婆娑的繁冗敦煌、邂逅酒香甘醇葡萄飽滿的甜蜜新疆……一路傳教、一路講經,一路曆經、一路修行,不知要在哪個不知名的地方流浪、落腳,且永遠也不會有地方落腳的,當下那個年代裏其實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遊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