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他們就保持著現在的展位,對靠上來的中陣明軍展開射擊。
最右側的迅速潰敗,超出了李弘濟的預料,這才多久啊,兩千人就這麼敗了,對方也不過是同樣的兩千人啊。
不過局部的潰敗,並沒有影響他的信心,他池河營的兩萬人,負責整個戰場的右翼,基本上是按照三三三一的配置,組成了十個小陣,每個小陣兩千人,前陣三個,中陣三個,後陣三個,還有一個小陣作為預備隊使用。
現在不過是前陣的右側小陣敗了,根本不影響大局,隻要其他幾個小陣能支撐柱,那就完事兒了。
範景文的戰略,也早就跟他們說了,不指望他們能夠擊潰天策軍,隻要他們能打拚,與天策軍一直纏鬥下去就完事兒了。
與此同時,前陣的另外兩個小陣,近四千明軍,也與天策軍的兩個營對上了。
不過這兩個營長沒有采取第四營那種戰術,第四營的戰術就是頂住傷亡,然後一波直接將敵人打垮,好處是能夠迅速打開局麵,將敵人迅速擊潰,壞處是自身的傷亡不小。
雖然他們通過三輪連續齊射,直接將對麵同等數量的明軍打崩潰了,但自身的傷亡也高達五百人,代價實在太大。
當然,其作用也是很明顯的,他們這一波擊潰,直接來了個開門紅,很好的打擊了明軍其他各部的士氣,對己方的士氣也有極大的提升。
這種事情,一次就好,他們就安安心心,通過紮實的射擊技術和戰場應變能力,麵對麵的對射,將敵人打崩。
不單單是他們,明軍的中軍,左翼,也都與天策軍交上火了。
各部的交火距離,大多在三十丈到四十丈不等,根據各部的指揮官自己決定。
明軍的前陣,差不多有一萬八千人,而天策軍這邊,則是一萬五千人,雖然兵力上不占優勢,但士氣上絕對強過明軍。
自從開戰一來,明軍就沒再天策軍手上占國便宜,即使是連戰連捷,先滅白蓮教,後滅高迎祥的新軍,也沒在天策軍手上討到好,他們不虛是假的。
雖然新軍的人數占優勢,但真正經曆過大戰考驗的新軍,也不過隻有四分之一,其餘的都是擴軍之後訓練出來的,雖然訓練量不少,而且他們本身就是老兵,但以前可沒有經曆過如此血腥的戰鬥,心理素質方麵,也被天策軍碾壓一頭。
在這五六裏的寬廣戰線上,一條條硝煙組成的白色煙霧帶升騰而起,每次出現這樣煙霧帶升起,便會有數十人,乃至一兩百人倒下。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新軍的前陣各部,紛紛開始崩潰。
那些老兵還好,對於那些擴編進來的士兵來說,這樣排隊槍斃的打法,是對他們神經的巨大考驗,對方的射擊速度極快,而且準度非常高,看著左右的同伴相繼倒下,自己退後同伴上前,又倒在自己麵前,對他們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而對於新軍的陸續潰敗,範景文早有預感,同樣經過擴編的新軍兩個炮營,在新軍接戰之初便已經調整好了炮口,在前陣陸續崩潰的情況下,範景文果斷下令炮營開火。
原本他的炮營有兩百門野戰炮,後來擊敗高迎祥後,又繳獲了一百多們各式火炮,南京被攻陷之前,還陸續運送了差不多兩百門火炮前來,在加上其餘各部的火炮集中使用。
這兩個炮營的火炮數量高達六百門,此刻整備分成三個火炮集群,對著天策軍的前陣展開炮擊。
望著明軍的炮兵營動手了,孔有德也直接下令給蘇凱風,炮兵陣地前移,攻擊明軍的炮兵陣地。
此時,天策軍的前陣因為受到了明軍近六百門火炮的關照,也不得不暫緩追擊的腳步,而那些潰散下去的新軍各部,也有了喘息之機,幾個將領一般整頓殘兵,一遍下令讓中陣頂上去。
天策軍的炮兵迅速機動到位,旋即展開了對明軍炮兵陣地的進攻,而此時明軍炮兵的目的也達到了,也調轉炮口,與天策軍的火炮展開了規模龐大的炮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