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公孫瓚在停止白馬義從放箭之後,其身後的數名白馬義從便是直接從公孫瓚身側超過,而公孫瓚注意到這一點則是雙目不由得微微一愣,同時也有些許凝重之色顯現,畢竟依照以往的做法,公孫瓚都是直接帶著白馬義從,然後便是衝鋒在前而去進攻的,可是現在身後的白馬義從居然有人超過他,這多少是在打他公孫瓚的臉,不過公孫瓚卻也明白這是這些白馬義從展現態度的一種方式。
這些白馬義從就如他們所言的那般,為義而已,而且之前那些騎兵的戰鬥這些白馬義從也都看到了這是一種明顯有別於之前,或者應該是與以往戰鬥都不同的情況,所以這些超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都是想要試探一下步卒陣型以及鞠義這些軍伍的實力以及戰法,畢竟袁軍之前沒有這樣的做法,形成這樣的‘烏龜陣型’,而且後麵明顯有著遠攻的弓箭手,再加上這個‘烏龜陣型’隨時會刺出利刃,自然就更加需要好好試探了。
而這些衝出來的白馬義從其實本身就跟在公孫瓚的身後,而能夠跟在公孫瓚身後的家夥,自然是公孫瓚信任之人,要不然如果是什麼心懷不軌的家夥的話,就算在背後來上一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故而能夠在諸侯身後的存在,都是極為受到各諸侯、上司等信任的家夥,故而也因為如此,這幾名白馬義從才願意為了試探一番而將自己置於險境,也正因為公孫瓚才會那般凝重,畢竟他公孫瓚了解自己的白馬義從,在正常或者是相對危險的情況下,這些白馬義從都會聽從他公孫瓚的命令,可是在極為危險,或者存在這樣的可能性的時候,這些白馬義從則是會將他公孫瓚放在首位,這便是白馬義從對於義的體現。
而其中一名白馬義從則是在靠近到最前方的盾牌手的位置之時,雙目極為警惕,因為他不隻要警惕可能出現的攻擊,同時還要觀察是否有箭矢落下,而且還要尋找到準確的位置,畢竟盾牌上方雖然有著不少方才騎射而釘在上方的箭矢,可卻也依舊有著泛著血光的長弋尖端,想要保證後方騎兵能夠迅速出擊,而且能夠給敵人造成巨大損壞,除了直接突破麵前的‘烏龜陣型’外,便是直接從上方到陣型的後方去,隻要在那些弓箭手的區域製造出一定的混亂,那麼便是能夠讓後方的騎兵更加安全。
雙目凝視著的這名白馬義從便是手中的長槍突然一揮,因為在注視著盾牌的時候,他發現了一樣事物似乎在閃著光芒,幾乎可以是下意識的舉動,畢竟對付箭矢,在速度極快的箭矢下想要保證自己的安全,那麼便是需要從那被陽光折射的光芒才能夠看到些許痕跡,所以在經曆過多次這樣的戰事之後,部分的士卒都會下意識對於閃著光芒的事物進行攻擊,不過這樣的攻擊卻是剛剛好,畢竟這名白馬義從的攻擊便是將一柄刺出的長矛擋開,至於想要將長矛擊落,雖然這名白馬義從也想,可是對方很快便是將長矛收回去。
顯然在發現自己手中的兵器遭遇到力量的時候,長矛手便是迅速將長矛收回,同時用力將因為兵器被掃開的力量抵消掉,畢竟如果不這樣做,那麼便是很可能連手中的長矛都拿不穩,甚至直接使得長矛丟在外麵,而身為士卒若是沒有兵器,那還算是一名士卒嗎?
而這名騎兵在揮動兵器的時候,同時也勒住韁繩,馬匹因此而停下,而在這個時候因為馬匹停下的緣由,這名騎兵的視線多少下移了一些,原本注意上方是否有箭雨的目光則是同樣如此,不過好在這名騎兵注意到下方,因為此刻,一柄長矛從下方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