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末路袁紹(2 / 2)

凡事猶豫不決的袁紹怎麼可能比得上身經百戰、熟讀兵書的曹操?

更何況不論是謀士還是將領都有著巨大的差距。

其實,哪怕是士兵,曹操的部隊也遠勝於袁紹。至少常勝的士氣絕對要強過屢戰屢敗的一方。

而士氣,直接關係著一場戰征的走向。

所以,袁紹看似能夠支撐的鄴城,其實也不過是在做困獸之鬥罷了。

麵對敵方的如虹氣勢,自己的手下早已是人心浮動。

主動出擊是不可能了,沒有了河北四庭柱的袁軍將領,誰能夠與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於禁、樂進、史渙、曹真、曹休、許褚等良將為敵?

戰術戰法就更不要想了,別說袁紹手底的謀士們根本就敵不過曹操手中的程昱、劉曄等人相比。何況曹操本人也是一個軍事大家。再說了,就算有審配等人給他獻了計,袁紹也不見得能聽。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靠人數與曹操耗時間了,袁紹心中還期望著曹操大軍能夠因為糧草不繼,自行退去。

失敗是必然!

袁紹沒有等到曹操退軍,卻等到了自己的部隊中出現了逃兵。

消耗,從來都不是單方麵的。曹操的糧草在減少,袁紹的糧草軍械也在變少。

何況,曹操現在坐擁兗州、豫州、一半的徐州、一大半的冀州,實在不行,強征也能征來源源不斷的補給。可是被困在鄴城的袁紹就不一樣了。不論庫存有多豐厚,卻是用一點就少一點了。哪怕看到城外的莊稼成熟了,也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曹操去收割。

十月,秋收過後,曹操得到了來自四麵八方的補充。而袁紹大軍卻要開始節衣縮食。

大軍集結,糧草補給是根本。當兵打仗,有很多人真的就是為了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有口飯吃,能夠活下去。

當飯都吃不上了的時候,士兵的心就燥動了,士氣也沒了,負麵情緒也就接踵而來了。

那麼,逃兵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城內的守軍沒辦法,死也得扛著。可城外的就不一樣了,根本看不住。

而且,曹操的做法也是相當絕的。早早地就放出了話,隻要袁軍的士兵願意撤出這場戰爭的,放下武器,曹軍無條件放行。願意加入曹軍的,更是歡迎,不但有好吃好喝的,還有錢可拿。說到做到,來了就給。

隨著時間的推移,投向曹營的人越來越多,城上城下的守將其實都已經不淡定了。

可是袁紹依然天天問計謀,夜夜宴名士。仿佛一群文士在酒宴上一陣說道,便能戰勝曹操一樣。

最昏的招是,袁紹手中唯一還有大局觀的審配勸袁紹趁著城外的大軍還能與曹軍僵持時,帶著城內的五萬人馬撤出鄴城,奔幽州而去,與袁譚彙合,再謀東山之計。可袁紹偏偏不聽,還以“蠱惑軍心”為由將其定罪,打入大牢。

曆史的大方向在改變,可許多細節總是驚人的相似。

四世三公的袁家、關東十九路諸侯的盟主袁紹,依然如曆史上一樣被厚積薄發的曹操打敗。

袁紹的末路從他關押了審配開始,從審配的從子審榮勾結城外的守將郭援、耿苞打開城門迎曹操進城起,就真正地到來了。

最後,連逃走的機會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