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諸葛從政,月英找茬(1 / 2)

“蕩盡宇內宵小,重振漢室雄風,掃清四方胡虜,讓我大漢王朝屹立世界之顛!”劉琦豪氣縱生,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熱血沸騰有木有?

“願助主公橫掃天下!願大漢雄風長存!”第一個站起來相和的是荀彧。從這些問題中他能看出諸葛亮這個小夥子是用心之人,也是一個有才能的人。他能明白主公想收複諸葛亮的心思,這個時候借著酒勁和被劉琦挑起的興奮勁兒,正好是收得這幾個從荊襄請來的才子的心的時候。作為劉琦手下的首席謀士,他有責任在任何時候捧著主公,完成大業。

“願助主公橫掃天下!願大漢雄風長存!”當然被劉琦挑得熱血沸騰的不隻是新來的石韜、孟建,還有同為年輕人的徐庶、王安。

諸葛亮這時候就有些尷尬了。

事兒是他挑起的,這下不但幫劉琦收賣了人心,還搞得自己不上不下。

劉琦的誌向沒毛病啊!

劉琦的豪言壯語更沒毛病!

自己能反對嗎?

當然不能!

那該怎麼下台呢?

包括自己的一眾好友現在都成了劉琦的手下了,他這個本來還因為媳婦兒帶點姻親關係的自己人反而成了外人了。

“亮願兄長心想事成,也願大漢永世長存!”這種氣氛下他要是不說句話,怕是要被在座的賢能們看不起了,硬著頭皮也得上啊!雖然這話說出來顯得自己有一些二,但也比不說來得好一些。

“哦?諸葛賢弟不願意留下來幫為兄嗎?”我又不是劉跑跑,抱著大賢的腿就不鬆手。機會擺在眼前,自己把不把握就看你自己了。

諸葛亮很糾結呀!

明明自己名聲在外,不自比管仲樂毅,到哪兒不得重用?劉琦明明也看重自己,大老遠把自己拐來,不會就為了給他講講道理吧?

可是就這麼投效於他,會不會顯得自己很沒節操?

“亮學業未成,尚無力輔佐兄長,待來日學成歸來,定為兄長效犬馬之勞!”這話沒毛病,把球又踢回劉琦手裏。

“哎,賢弟已然學富五車,才名滿荊襄,何必自謙?實踐出真知,很多東西光是在書本上是學不來的。不若就留在長安,助我打理政務?有文若兄可為導師,豈不比回南陽呆在山中自啃書簡學得更快?你學得的一身本領也要拿出來實踐嘛,不能做到學以致用,你學來作甚?”劉琦不會低三下四地求他的,姿態在低會讓人覺得離了他諸葛亮,天下就不會亮一樣。主要還有荀彧、徐庶這等大才在場嘛,不能因為一個小亮亮,而拂了別人的麵子吧。

“這……”這算是劉琦的親自招攬嗎?就算現在答應了,也不會被看低吧?至少比石韜、孟建,派個徐庶就招徠要來得有麵子些吧?諸葛亮心中無比糾結,但是又不得不承認劉琦說的是事實。有荀彧帶著邊理政邊學習,那肯定是比自己回到隆中閉門讀書要好得多。

劉琦又說話了:“這位叫王安王仲靜,乃王公子服之子,放著京中的優越生活,十二歲不到就從洛陽跟隨我到留城。跟著元皓、子尼學習理政,隨著史阿師兄學劍。十五歲開始統籌全軍糧草。如今,文可為一郡之守,武可領軍殺敵,智可為一軍參軍。賢弟以為自己的才能不如仲靜乎?”

這可不是激將,隻是擺了一個事實而已。

諸葛亮更糾結了,他不想被人看扁,那份自比管仲樂毅的豪氣在胸中澎湃。

“諸葛小友可在長安住下,隨我一起打理長安事務,也可親眼看看主公治下百姓是否真的安居樂業,士族是否安心經商。所有問題均可眼見為實!”荀彧看出了諸葛亮的心動,也看出了他被世人捧著的驕傲。給他個台階,也好緩和這尷尬的氣氛。

“這樣也好!不知賢弟意下如何?”劉琦問諸葛亮道。

“如此,亮叨擾兄長了!”諸葛亮在心中長舒了一口氣,這個台階來得真及時。這也加深了他對荀彧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