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賈詡表現出為難的樣子。
太史慈本就文武雙全,又師從過管寧,又跟著田豐賈詡征戰匈奴,從被賈詡製止後,又聽了兩人的對話就已經明白了賈詡的意思了,著著賈詡現在的樣子,知道自己該配合一下了。
“先生,不如我們就留在這兒吧?反正去了幽州也不一定會被公孫瓚接納,現在大帥如此看重我倆,我們留在這兒,有大帥支持,又有先生運籌帷幄,定能與那袁本初相抗。”太史慈合適宜地站出來配合賈詡表演。
“對!還是麴將軍深明事理,我現在就拜先生為我黑山大軍軍師,日後都以軍師的策略行事。”張燕見麴義已經鬆口,趕緊討好賈詡。
“既然正恩將軍決定留下,那我們姑且留下來看看吧。”賈詡顯得免為其難的樣子。
張燕高興不已,從第一次黃巾起義開始,從張角到張牛角再到張燕,從來就沒有過哪怕一個士族名士的認可,更別說相投了了。所以每次起事都是虎頭蛇尾,一開始還打的象模象樣,攻城拔寨無往不利。可一到官軍正式組織反攻,就沒有一次能扛住,每每以失敗告終。這下好了,終於有個有文化有能力的大名士相投,以後有沮授幫他出謀劃策,再也不怕袁紹手下那幫謀士層出不窮的陰謀詭計了。
就這樣,賈詡帶著太史慈以沮授麴義的名義混進了黑山軍內部。張燕對賈詡那是相當的客氣,相當的尊敬,不僅把黑山的所有情況如實相告,還從自己的本部兵馬中抽出了一千給太史慈訓練,用以保護賈詡安全。
張燕手下的張白騎、雷公、白繞等人倒也坦然接受了二人。卻也有不服的,如王當、陶升卻是表現得很是冷漠,帶著自己的手下回自己的山寨去了。
初平四年(193年)四月,袁紹聽從謀士許攸建議,令顏良率大軍十萬屯於毛城,想仿效敗於毒所部時的戰術循山而入,擊敗黑山張燕,以收其軍,壯大自己。
消息傳來,張燕急趕緊招來賈詡商議對策。
“軍師,你看這袁軍集結大軍來犯我山寨,我們該如何應對?”張燕問道。
“大帥,這應該不是什麼問題吧?我黑山軍與袁軍多次交戰,就算正麵相扛,袁軍也不見得能擊敗我軍。如果他們要贏得我軍,集中會戰對我方不利。那我們便隱入山中,設下伏兵,靜待敵軍來攻。進入山中,山路艱險,不利於大規模行軍,又不利於騎兵行軍,那袁軍就必須分散兵力。我軍熟悉地型,可集中優勢兵力,分而殲之!則可敗之!”說實話,真要論打仗,沒了田豐、沮授的袁紹,隻要黑山軍能完全聽從賈詡的安排,擊敗袁軍那不過是小菜一碟。
“軍師果然高明,若非軍師,以我與手下各帥的脾氣,早就帶兵下山迎戰去了。”張燕讚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