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叫我前來,有何話要說?”
“叔父英雄蓋世,為何屈身於賊,你不怕天下英雄恥笑嗎?”劉琦義正嚴辭地問。
“何為賊?難道當時的閹人不是賊?何進不是賊?袁紹之流又如何?滅了董卓,他們會匡扶漢室嗎?想我呂家三代為將,守護國土,那又如何?還不是護不住這大漢江山從中淪落,我現在是看明白了,隻有有了權力,才能改變這世道。”誰說呂布有勇無謀?這見解不是比大部分的著落群雄還要強許多嘛。
說實話,麵對呂布的這些問題劉琦有些無言以對,他說的是事實啊,自己不也是看到了這些才不屑與眾諸侯為伍嗎?“既然叔父心意已決,琦也不好多說。琦不願與叔父戰場相見,今日還望叔父看在你我昔日情分上,放琦與這十萬百姓離開,他日叔父若有需要,可隨時回並州,琦定掃塌相迎。”
呂布有些為難,說實話他也不想與劉琦為敵,多年的情分擺在那兒不說,就算真打起來也不見得會羸,就算贏了也會有很大的損失。這些並州帶來的家底可是拚一點就少一點,若沒有這些家底,估計董卓也不會如此看重自己。隻是這都已經出兵了,一仗不打就退回去,有些不好交待呀。
“叔父,董賊未必真心待你,朝中各大朝臣也不是易予之輩,還望叔父善自珍重。他日叔父若有顧慮可將家小送往太原,琦定待如親人。”劉琦繼續說到。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呂布確實也不好再苦苦相逼了:“唉!賢侄日後作何打算?”
“我也不想與關東那群鼠輩為伍,我帶回這十萬百姓也算是對這天下有所交待了,這就準備返回並州,繼續掃平並州境內的反叛。”劉琦答到。
“你走吧,但願下次別再在戰場相遇,讓布為難。”呂布想想,放了劉琦也算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管今後如何要回並州,劉琦至少會給自己一條活路。
“叔父,琦還有一事相求,還望叔父能夠成全。”
“哦?說來聽聽?隻要不違背我的生存之道,我可以考慮一下。”呂布說。
“其實也沒什麼大事,隻是希望叔父他日高升,能保全一下家嶽蔡中郎。”以王允心計,沒有貂蟬一樣會有連環計的出現,若滅了董卓,那老嶽父蔡邕就將有殺身之禍,要是呂布能適時地幫一把,蔡邕也許會逃過這一劫也說不定。
“些許小事,自不在話下,他日布若有事也望賢侄能照拂一下布的家小。”
“如此,琦便先行謝過叔父了!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會相見,叔父保重!”劉琦向呂布施禮,確實是條漢子,隻是在這亂世少了幾分心機,也許這一別將成永別。
劉琦示意關羽趙雲引軍緩緩後撤,呂布則就地紮營,不打也不能馬上就回去,這十餘萬姓對董卓來說也不是必須要得到的,這次出來所帶全是本部兵馬,也不怕有人打自己小報告,但麵子上總要做得看得過去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