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回京繞道常山(1 / 2)

公元184年11月,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下曲陽,斬殺張寶,俘敵十餘萬,黃巾之亂平息。

公元184年12月,漢靈帝改國號“中平”,稱“中平元年”。時逢大亂,可靈帝並不思改進,依舊貪圖享樂,黃巾餘眾分散各地依舊不斷進行小型叛亂。大亂雖平,天下不安!黃巾雖敗,世已大亂!

村寨的各項工作都進行的順順利利,有田豐國淵鞠躬盡瘁的打理,各行各業如初生的太陽般朝氣蓬勃。大家歡歡喜喜地度過了一個安樂年。平城的安置工作也基本有序地完成了。

劉琦到東漢的第三個春節,高順典韋沒有回來,因為要防範邊關。劉琦與貂蟬、關羽一家也難得輕鬆自在地在一起聚了幾天。

年初六,劉琦收到劉表的家書:“吾兒見字如麵,兒當年一別,三年未歸,父甚是掛念。兒在邊郡遊曆已有年餘,兒之作為,父甚喜之!願吾兒能平平安安成長。若有暇,早日回京與父團聚。”

唉!是該回去看看了!怎麼說也是掛著名的親爹,這一走三年,連書信都比較少,確實有些不孝!

新年過後,劉琦將村寨事務全權托負田豐打理,辭別眾人,準備回京洛陽探親。關羽本欲辭官相隨,劉琦不允,隻說是關平還小需要人照顧,還有十歲的貂蟬總不能帶著奔波,最重要平城還有這偌大家業,總需要有人看著。並囑托,有不明之事可去村寨找田豐商議。

最後,劉琦帶了家丁鍾平和村寨裏選出的一名隨從辭別了眾人,在貂蟬的依依不舍中踏上歸家之途。

離開平城,劉琦決定不按原路返回,取道冀州,繞館而行。最主要是想去常山看看,猛張飛估計是被劉備拐走了,這帥趙雲咱不能放過好吧!

一路上,劉琦看到的都是破敗的城牆、荒蕪的糧田和或逃離或返家的流民。劉琦心裏酸酸的,這大漢的大好河山啊,被這昏庸的桓靈二帝搞得如此殘破,如何對得起打下這片江山的劉氏先祖?如何對得起這此淳樸善良的百姓?至此,劉琦立誌要改變這世道,要改變那記憶中的曆史!不讓這河山破敗,不讓天下黎民受苦!我要重鑄這漢室輝煌,讓大漢榮光重生!

一路走走停停,到達常山國時,已經是春暖花開的時節了。

常山國真定縣,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要找個人說來還真不容易。多方打聽,尋到一個叫趙家村的地方。

到了趙家村,逢人便打聽趙雲的消息,聽得最多的消便是“趙雲不在家,在山中習武!”

這時候有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跑過來問到:“你是何人?為何要找我二哥?”

“二哥?你是……”劉琦問道。

“我是趙雨呀!你認識我二哥?為何不知道我?我二哥沒對你說起過?”這女孩倒是不怕生,按說漢時女子十五及笄,那十二三歲的時候已經在學習成人禮儀了,知道的多了,就會顯得比較靦腆才對。

原來這趙氏有三兄妹,大哥趙雷,二哥趙雲,小妹趙雨。父母早亡,大哥十五歲起便承擔了養育弟妹的職喜,不得不放棄學業,四處遊商,以供弟妹成長。十年來含辛如苦,從無怨言。幸二弟趙雲從小爭氣,學習用功,前些年又遇高人童淵帶至山中習武。這小妹趙雨可就被兩個哥寵壞了,從小就鬼靈精得很,家中又無女眷,也無人教授那成人之事,又不愛紅裝愛武裝,常纏著趙雲教習武藝,所以就養成了大大咧咧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