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第三十一章朱紫衣盡繁華事(二上)
\t
\t出了屋子,張小菇還是覺得有些寒意,抬頭看了看天空,雲大多已經散開了,隻是沒有多少星光,月亮掛在樹梢上的天空。細細想來,張小菇已經來到這個世界好幾個月了,已經開始漸漸熟悉這裏的生活,也開始完全代入了這個身體原來的身份。隻是,走到院子的樹下,望著天空的月亮,張小菇忽然想起另外一個時空的父母,不禁有些愧疚和悵然。
\t三兒的屋子就在旁邊,張小菇腳步很輕走了過去,他正坐在案前讀書,正是他私下的那位無名先生送給他的那一本書。張小菇笑著走過去,開口說道:“你的功課都寫好了?”三兒仰起頭,說道:“寫好了呢。”
\t張小菇在三兒的旁邊坐下來,一邊給他磨墨,一邊說道:“等過了年,你就十四了,便能去參加科舉,那時說不定我們就要離開這裏了。”
\t“其實我不想去。”三兒還是第一次和張小菇認真說他的想法,“這些事情二姐你不知道,而今大明朝雖然遠不如百年前興盛,威名遠播四海,可也還是強大的沒邊。兩百年沒有憂患,讓朝堂之上,進身之階變得十分狹窄,一者進那黨爭的漩渦之中,一個不好,便是粉身碎骨;一者便是老老實實按著資曆來,我張家本身就有些麻煩,再加上我年紀太輕,縱使考上,也要熬個幾十年,才能一展所學。”
\t張小菇思索了片刻,道:“你說的倒也是,隻不過除了這條出路,又還能指望什麼呢?”
\t三兒說道:“需要機會啊,若論升遷之速,還有比軍功更快的麼?”
\t“隻是大明朝承平已久。”張小菇歎息道,“難啊。”
\t“說難也不難。”三兒神秘兮兮道,“我看這大明朝,可是危機四伏啊。”
\t“比如呢?”
\t“二姐可知道……”說到這裏,三兒刻意壓低了聲音說道,“前番從南方運送巨木前往京師,已經鬧起了大亂子,我從市井人言中聽說,估摸著消息傳開的速度,應當是半個月前,在江淮一帶,有人舉了叛旗,裹挾了好幾萬民眾進攻府城,現在大約已經被官軍平定了,不過四散的流民,讓這一片朝廷的稅負重地,已經成了一個火藥桶。”
\t“這還隻是一個方麵,大明朝承平了這麼多年,哪一個地方沒有積攢一些問題和麻煩,就說京師那邊,也因為天氣十年九旱,而漸漸有些支撐不起來。所以啊,我與其老老實實當官,還不如棄筆從戎。”
\t三兒說完,長長舒了一口氣,將手上的書放在案上。
\t“隻是,還需要一個機會。”
\t張小菇低聲說道:“你倒是很有打算,隻是家裏你打算怎麼辦?爹娘可不像我,不是那麼容易說服的,你畢竟是家中獨子,萬一出了什麼事情,爹娘心中如何做想?”
\t說道爹娘,三兒也有些覺得糾結,他可不認為自己能說服他們。
\t張小菇笑了笑,又接著說道:“你不是說等機會嗎,那就慢慢等,先好好讀書,讀過書的軍中將官和沒有讀過書的,可是大大的不同。”
\t“二姐……”
\t“嗯?”
\t“要是離開這裏,二姐在漱石樓的事情怎麼算?”
\t“放心吧,漱石樓在蘇杭那一帶自然也有分店。”張小菇說道。
\t三兒搖了搖頭,不以為然道:“二姐你在漱石樓沒有任何根基,也就在這裏,秋掌櫃願意用你做管事,別的地方,亂七八糟的關係多得很,你一去就多了別人的位子,別人怎麼肯?我看你要是和爹娘一起去了蘇州,那肯定是要辭去漱石樓的管事了。”
\t張小菇苦笑道:“放心吧,現在還早著呢,日後自然有解決的辦法。”
\t“真不明白,爹娘為什麼一定要去那裏。”三兒嘟囔道。
\t張小菇心想無非是想去到那裏抱大腿,投親戚,可是……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幾十年過去,過去不去那裏投親戚,甚至走動也沒有,這一去,未必就沒有什麼冷眼。想到這裏,張小菇也有些興味闌珊,老是想著別人如何如何照看自己,也不是個法子。屋子裏燈影憧憧,蠟燭快到盡頭了,張小菇起身去換了一根,點在三兒案邊,昏黃的光線鋪開在兩個人的臉上。三兒拿起一張紙,開始寫下一些東西。其實三兒雖然看起來頑皮活潑,也不過是在張小菇的麵前如此,認真起來的時候,三兒卻像是變了一個樣子,穩重而少年老成——他在紅石村的時候就是孩子王,在他那一輩人裏,很有威望。
\t張小菇心中想了想,也不打擾他,隻是站起身,把炭火往三兒身邊移過去一些,然後往屋子外走去。
\t“二姐,我問你一件事。”
\t“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