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拿,縣裏的領導見我們村沒拿那些東西,就覺得我心高氣傲,不拿就不給錢,不拿的話下一次申請的補助就沒有了,什麼都沒有,所以這幾年來,我們村一直都沒有什麼補助,孩子們的課本是新的,但是隻有課本是新的,但那些所謂的新課本,還是前些年剩餘的,我們村小學高年級的孩子少,才十多個,用別人剩下的,嗬嗬……”
“沒打過別的申請嗎?”我問。
郭燕說:“沒有,打了也是白打,反正就是不給,以各種理由搪塞了過去。反正就那麼幾個學生,每一次補助才幾百塊錢,夠什麼用?”
“所以你都用你的工資來填補這些空白,把孩子們的生活環境搞好,對嗎?”
“謝謝你的理解,你是第二對我說這種話的人。”
“第一個是你的丈夫對嗎?”
郭燕不說話了,開始看著遠處黑乎乎的大山出神。我知道她的心裏在想什麼,她在想她死去的丈夫,她在想孩子們的未來,也在想這片山的未來。
我在想什麼?
如果這片大山裏都出了像郭燕這樣的人,那麼很快深山就不再是貧窮的代名詞,人們在聽到深山的時候最想想到的不是風景秀麗,而是這裏出過許多人才,這裏是國家人才的培育基地,這才是我想要的。
孩子們不應該因為地理環境的問題而接受更少的教育,更不能因為路不通而讓孩子們失去更多的教育機會。
孩子才是國家的未來。
我沒聽說過捐贈過來的東西居然那麼的垃圾,如果是我,我會把那些東西一把火燒掉,反正也沒有用。給孩子們捐贈冰島的旅遊指南,開什麼國際玩笑?!
孩子們需要的是知識,而不是城市裏的人不需要的生活垃圾!這群混蛋!
冰島旅遊指南能讓孩子們了解冰島,但是能了解這片大山嗎,孩子們出去轉一圈學到的生活知識都比那本冰島旅遊指南來得實際,這群混蛋!
郭燕見我也不說話,開口問我:“你真的緊張嗎?”
“我是真的緊張。”我說,“其實我現在心一直在狂跳,我也不知道怎麼才能平複下來,好像明天要發生一場大仗一樣。”
“我也是。”郭燕走上前,和我並排站著,“山美嗎?”
“美。”
“留下來吧。”
“……”
我無語。不是因為不知道說什麼,而是因為不敢說。
郭燕的勇敢讓我欽佩,我自問我做不到那麼勇敢。
“讓你留下來,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這裏……”她指了指這片山,“它需要你。”
“我知道。”我說,“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在考慮,但我考慮的不是我留下來是否對我有好處,而是我在考慮我如何才能給孩子們帶來更好的未來,我無法保證我就是孔聖人,但是我可以保證我一定盡心盡力的為孩子們做好一切。”
“你這算答應了嗎?”她問,“我替孩子們謝謝你,如果那兩萬塊錢能得到,我就讓你分配,我知道那兩萬塊前不算什麼,但……至少可以幫助孩子們。”
“那我們一起努力。”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