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開始到台裏上班之後,葛薇的工作做了調整,晚上直播的《歲月如歌》變作了隔天一次,上午開始和另一位男同事共同主持一道新聞性質的節目。每天早上,蘇明會來接她上班,晚上兩人一起回家,那時鍾點工阿姨已經燒好了晚飯,晚飯後要麼一起回台裏,要麼就出去散步,因為住的並不遠,兩人沿著街道,通常慢慢地踱上半個小時,也就到了葛薇住的小區。
過去的事情不可能馬上忘記,而對方子俊,即便已經死心,那份感情也依然沒有完全散去。隻是跟蘇明交往之後,葛薇才開始真正地明白,愛不是一個人的付出,它需要兩個人互補。一個人,無論你有多少感情,隻有付出而沒有得到的時候,感情的源泉遲早都會枯竭,會死亡,甚至會留下一個因愛生恨的故事。她不是衝動和極端的人,不至於對方子俊因愛生恨,和他之間大不了也就是個沒有尾巴的故事。而事到如今,她雖然還是有些遺憾,卻也並不後悔,因為曾經那樣地愛過他的一段經曆,讓她變得更加沉靜,更加成熟,更加寬容,也更懂得珍惜。
懂得珍惜真情的可貴,珍惜和蘇明之間逐漸形成的,越來越深厚的感情。說起來兩個人都已經是大齡青年,葛薇即將邁過三十歲的門檻,蘇明已經過了而立之年,所以他們並沒有什麼海誓山盟,也沒有虛無縹緲的浪漫,有的是實際生活中的互相關心和愛護。
記得是三毛說過的:“兩個人的愛情,不落實在穿衣吃飯這些小問題上,是難以長久的。”葛薇不知道蘇明有沒有讀過這句話,但他卻是懂得將愛情和生活融合的。
他知道葛薇吃飯口味偏淡且喜吃素,就叮囑阿姨燒的時候少放鹽和味精,且每次都要做一份新鮮蔬菜,隻是在吃飯的時候會看似隨意地提起魚蝦對健康的好處,而且幫她剔魚刺剝蝦殼。受他影響,葛薇才漸漸地開始吃魚蝦等葷菜了。
而葛薇也為了照顧蘇明的飲食習慣,特地學會了清蒸鱸魚和油燜大蝦,周末阿姨休息的時候,她就自己下廚做給他吃。
蘇明知道葛薇喜歡喝茶,好在杭州就是好茶葉的產地,就托人介紹跑到一家茶農家裏,買了頂級的龍井茶葉。看著葛薇開心地笑,興致勃勃地給他演示泡茶的程序和手法,然後一杯香氣四溢的好茶擺在麵前,兩人一邊品茶一邊隨意地聊天,心裏感到快樂且滿足。
每個月總有幾天,葛薇會覺得身體不舒服,蘇明這時會特意讓她多休息,盡量少碰冷水,他甚至給她買“月月舒”的痛經寶顆粒。葛薇驚訝地問,怎麼這種事情你也懂啊。蘇明做一個《赤壁》裏金城武的表情:“略懂”。葛薇抱著熱水袋忍俊不禁,心裏則是真實的溫暖。
而蘇明的家裏,因為葛薇的常來常往,也漸漸地變了樣子:房間裏擺了鮮花盆栽,牆上掛了裝飾的相框,整套的茶具和玻璃杯幹淨地放在客廳的玻璃櫃裏。書房裏買來了書架和配套的書桌,那些被封在箱子裏不見天日和散落在屋子一角的書籍終於整整齊齊地擺在了架子上供主人方便地翻閱,而不是在需要的時候東翻西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