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解決掉聖子,隻能從他自身的特質上下手,而這些特質需要從他的生活規律中找到。這是作為一個殺手麵對自己目標人物時候的基本的分析方式。
聖子在蜀城,是一個悲天憫人的角色,他樂善好施,並願意為百姓向上天企求安穩。在百姓的眼睛裏,他幾乎是個無所不能的救世主,曾經引領著大家經曆過最苦的生活,又為百姓建立了如今蜀城的麵貌。並且聖子還在不斷的施舍著,幫助著,他說做的的一切都那麼的值得百姓銘記。
而且,聖子不僅在物質上幫助百姓,在思想上也在做著施舍。
每個月份的第一天,聖子都會率領他最得力的十二位門徒,在蜀城聖壇中舉行一次祈福的活動。這是聖子定期與百姓們親密接觸的活動,他會抽出一天的時候來,進行這些活動,從卯時開始祈福,在辰時結束,之後就是聖子的講經說法的時間,那些教義中不斷的告訴著百姓,放下罪惡得到永生,放棄自私就可以得到富足;同時也宣揚著真義教的仁慈。使得百姓們在每一個月的開始便有著對真義教的絕對認可和遵從。
而為了更好的強化真義教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聖子下午則是明仁教的派發恩德的時間。
明仁教會將做好的點心或者米、麵一一分發分發給窮困的民眾,並宣揚這所做的一切都是賜福與百姓,讓他們得到內心的平靜。
孟寧就是看中了這個儀式,這個聖子可以抬高自己的儀式,以及為了這個儀式他所付出的那些資源。
明仁教中,隻有每個月的月底兩天,為了準備下個月初一的祈福,而人員最齊全,當然這樣是孟寧等人下手最合適的時機,這樣就可以確保,不會有什麼漏網之魚。
孟寧已經詳細的了解過明仁教在蜀城的行徑,一切資料可以看出,在蜀城,明仁教沒有絲毫的烈性劣跡,或者說他們即便是做了什麼,也隱藏的非常之好,根本就沒有任何漏洞可以被別人利用。但是,孟寧卻準備利用一個非常好的典故,那就是上帝的重生故事。
當然,聖子是不能重生的,所以聖子以及聖子的那些信徒們應該在儀式開始之前,便悄無聲息的死去,而這就是孟寧和叫不靈商量的那個用很多人的計劃。如果能讓這些人不被百姓們知曉的死去,那就是最完美的。
因為這個計劃的指定時,從頭到尾,孟寧所擔憂的就是—民憤;讓聖子死,其實並不十分的困難,真正困難的是,如果那個聖子死了之後,怎麼向蜀城的百姓交代才能讓百姓們接受,因為隻有能百姓接受了聖子的死了,他們才不需要將暴起的明仁教的信徒們一並殺死……
於是孟寧想要攻克的另一個環節就是,怎麼能讓百姓認可朝廷。可喜的是,孟寧發現,在聖子宣導的教義中,並沒有針對性的去抨擊當今的朝廷,更沒有針對華夏的皇族,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前提。或許那個聖子認為還不是抨擊華夏皇族的最佳時機,但是卻讓孟寧計劃的實施有了一個更好的前提環境。
於是,孟寧的計劃是這樣的。
利用孟城主的掩護,集中最大限度的人數,偷偷埋伏在聖子的府邸附近,待到月底最後的兩天,聖子身邊兒重要的人都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利用藥物將邪教中的人都迷暈,然後趁著深夜將這些人一網打盡。
聖子身邊主要的人都死光了,那麼消息也算是徹底的被封鎖了。當明仁教沒有任何一個有資格揭穿他們的人出現時,這場對決就算是已經成功了一半。
而成功的另一半就是安撫民眾的部分。
下個月的第一天,明仁教的傳統祈福還會照常進行,不過是在孟寧他們的主導下進行。通過易容術,聖子和聖子身邊的所有信徒將會一個都不少的出現在他們應該出現的位置。當百姓們照常祈福的時候,聖子將會認真的為大家講述一個“寶血洗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