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與善良無關與世道有關(1 / 2)

“寧兒,這件事情與仁慈無關,這是一場戰鬥,不是你、我與聖子的,而是朝廷與邪教之間的一場不能避免的戰鬥。它關乎著很多人,很多勢力,它也關乎著朝廷的未來。”裴樂鴻耐下心來,認真的和她說著。他像是一個長輩在教導著自己最心愛的孩子。“我在京城見過太多這樣的事情,世間有太多的事情沒有辦法用公平公正的方法去解決,於是隻能趨利避害。用一個小小的蜀城去換來朝廷的安穩,死一些人也是在所難免的!”裴樂鴻確實見過太多這樣的事情,屠族或者連坐,站在朝廷的立場上看去都算不上是殘忍,隻能是一種確保安穩的手段。

“朝廷僅是皇室的朝廷嗎?”孟寧輕輕的問著,她想知道,裴樂鴻到底是怎麼想的,難道真的是將天下百姓作為芻狗?畢竟都是在傾守學院待過的學生,也都算是孟家的學生,應該知道國家和百姓的關係才是,所謂百姓為水,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可是朝廷卻真的隻是皇室的朝廷!如今的你、我效忠的是當今的朝堂,那麼就要為當今的皇室打算!畢竟當今的聖上是個明君,明君我們就要維護。”裴樂鴻不想和孟寧又任何衝突,可是問題擺在眼前了他也隻能咬牙解釋道。“想一想吧,天下人中,蜀城人才占了多小的一部分?而這個已經被邪教徹底控製了蜀城即便是被朝廷屠城了,過不了幾年等朝廷將良家的百姓遷到這裏,這個蜀城便又是一片繁榮的景象,這裏依然是朝廷大好的河山。這裏的百姓會安然過上富足的日子,不會有人去計較之前的是非。寧兒,心放寬些,你就知道了,這就是世道。”

這就是世道,一句話將孟寧的思緒送去了很遠的地方。

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對世道負責,是不是因為世道的變化,人的道德標準就要被改寫?是不是在世道二字的麵前,她孟寧就一定要順應的活著;而不能伸展自己的堅持?

孟寧是熟知曆史的人,不管是國外的又或者是當國的。她知道世道是什麼樣子,其實世道就是,有權有勢的人說了算的一種規則;如果當朝的皇族是一圈善良一些的人,那麼百姓會被允許善良一些,人們的日子都會好過一些;如果統治者是殘暴的人,那麼善良的百姓必然是要不好過的。

華夏的皇族,不算殘暴,不談是否善良,但是必然是比較心狠的人;孟寧也懂,皇族之中,不狠一些,似乎也說不過去。隻是這種朝廷的狠心竟然讓裴樂鴻這樣的人都已經接受並順從了,這才是讓孟寧比較心傷的;在她的認知裏,裴樂鴻應該是最善良的那一種心地柔軟的人。

“世道是你們的,不是惡磨教的,輕易傷害百姓的決定是朝廷的,不是我孟家的!”孟寧在裴樂鴻的懷裏待了一會兒,她在思考,是否自己應該對著這個世道妥協。終於決定自己的信條如果不能送給別人的時候,那也要自己去遵循。她推開了裴樂鴻,非常輕柔卻不失鄭重的和他說道。

上一世的孟寧,雖然是個殺手,但是她的獵物全部都是壞人;雖然她手上沾滿了鮮血但是哪些血卻是一種對善良的人的救贖,孟寧沾染的心安理得。孟寧一度覺得她能夠重生很大的原因是,自己上一世所做的事情為自己積累了相對較多的好運氣。

而如果讓孟寧因為當今的世道就棄眾多的百姓不顧,那麼她豈不是辜負了這一世的重生嗎?遵循所謂的世道不是叫不靈教她的做人的道理,也不是孟家處事的方法,更不是她自己的行事風格。

“寧兒,你再好好想想,你就知道我說的並不是錯的,我是為了咱們能順了的完成皇命!”裴樂鴻是裴宰相的嫡長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朝廷的處事風格,他真的不是為了別的,他的提議,僅僅是為了讓孟寧少走彎路,讓她能夠順利的完成自己的任務,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