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火藥初始(3 / 3)

書籍,包括了紙書和竹木簡,在這個時代皆是珍貴的財產。雖然漢朝的庶民也有機會讀到一些基本的識字書篇,但不過是識得幾個字罷了,所獲取知識的渠道和豐富度都遠遠比不上世家子弟。

而崔林出身清河崔氏,崔氏是何等雄厚的實力?藏書萬卷,任由族中子弟翻閱。故崔林他們所學的除了經術詩賦,還有各類實用型的知識,天文、地理、算術、兵法、騎射甚至是崔林所說的建造,都要有所涉獵。

簡單地說,就是培養複合型人才,這樣才能適宜出仕要求。否則若身為一地的主官,卻隻知死讀詩書,極易被屬下胥吏架空,又如何能為家族謀得利益?

所以相比而言,董真在另一個時空的現代社會所接受的教育,比起這個時代的世家子弟,都會更加豐富廣泛,現在這也是她最為雄厚的存身之本。

她聽崔林這般說,也不否認,笑道:“正是。我這莊園,可不單單隻是為了照看這八百畝桑林,將來所有織錦、染料、絲繭皆出自於此。普通織錦倒也罷了,高級定製,那是要一條龍服務才值錢的。”

崔林蹙起眉頭,盯向後院中一排平房組成的獨立院落,道:“但依屬下看來,這個院落卻不似是為了紡織一業,而似乎與煉丹有關。主君英風颯爽,難道也篤信神仙方士之道?”

董真心中大叫厲害。

崔林說得不錯,這院子如今雖然尚未完工,且根本沒有出現任何工具,但那種格局及院中的基礎設施,如為了丹房、水井、爐鼎等留下的位置,的確與蠶桑無關。但能一眼看出來是為了“煉丹”準備,隻能說這位崔林果然很有眼光,一語中的。

煉丹術是屬於神仙方術的一種,自戰國時便開始萌芽,到了秦始皇時,癡迷長生之術,這些所謂的神仙術更是大行其道。煉丹術,顧名思義,便是通過各類礦物、藥材煉出所謂的長生不老之仙丹。兩漢之時也同樣迷戀煉丹,如漢武帝、王莽、靈帝等人,皆先後寵遇所謂的有道方士,並秘密煉製仙丹。

雖然他們用自己最終的死亡證明了仙丹的無效,但是還攔不住上至皇帝、下至達官貴人對煉丹的癡迷。

即使曹操本人對此嗤之以鼻,對方士更是警惕並嚴加管束,以至於引發方士們的不滿,參於到了銅雀之亂中,但強橫如他,也一樣無法禁止這種癡迷長生的風氣。

崔氏族中,迷戀神仙術的大有人在,煉丹的也層出不窮。崔林在這方麵也曾經學過一段時間,甚至為一個族中長輩所遣,幫其煉過一段時間的“仙丹”,故一瞧這布局,立刻就產生了懷疑。他深受儒家影響,對所謂的神仙術根本不屑,此時誤認為董真如此神神秘秘,將諸多工匠民伕都拘在此處,原來是為了要煉出“仙丹”,失望之色,頓時溢於言表。

董真知道他多有誤會了,笑吟吟問道:“有鶴既然懂得煉丹術,想來也看過魏伯陽的《參同契》了?”

後人一聽到神仙方術,多半會想到西漢時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而《淮南子》在後世流轉甚廣。但《淮南子》的內容之中,大多是闡述哲理,宣揚思想的文篇,還選擇了一些鬼神誌怪的故事,涉及煉丹的內容並不多。據說劉安還編過一本《淮南萬畢術》,裏麵倒是詳盡地描述了如何將丹砂、雲母、玉、石、鬆子、桂等未經製煉的礦物和植物經過提取和冶煉,製成所謂的“不老仙丹”。但《淮南萬畢術》卻早就失傳了,後來也未曾麵世。

所以煉丹方麵的專業著作,當數東漢時期方士魏伯陽所著的《參同契》,才是此時資料最齊全、也最為專業的煉丹書。

崔林不料董真竟也知道《參同契》,更加相信了這位主公的確是個“長生迷”,遂定了定神,勸道:

“《參同契》雖然相傳為魏伯陽讀過‘火記六百篇’後,擷其精華而著成,且當中物分陰陽、陰陽相煉方可轉石為金玉之論,或許也有一定道理。然長生之術,終屬緲茫,如這些金、石之物,本就沒有生命,又如何能讓人長生?倒是煉成的丹藥,多藏火毒,食之或全身紅腫,或肌膚癢脫,或腹脹如石,服食者甚至因此而猝死者都大有人在。主君春秋正盛,何故學那些老朽貪生之舉呢?”

董真見他話語之中,確是有焦急之意,忙慰道:

“有鶴差矣,我並不是要煉‘長生仙丹’,而是想要煉出‘保命仙丹’啊!”見崔林兀自蹙眉看著自己,便進一步解釋道:

“有鶴既讀過《參同契》,當知書中曾說過‘藥物非種、分劑參差,失其紀綱’時,會出現‘飛龜舞蛇,愈見乖張’的慘狀,其實魏伯陽不知,那所謂的‘飛龜舞蛇’之下,卻有著真正可用來保命之物,現在我要拿的,便是它了。”

崔林一怔,腦海裏浮起昔日煉丹時所讀過的典籍並自己的一些親身實踐,恍然大悟,旋即臉色微變,道:“魏伯陽書中極其描述此慘狀之厲,主君竟想要它,豈非是冒著生命之險?”

董真看了辛苑一眼,歎息道:“若非是它,恐怕前幾日別館血戰中,我等早就伏屍穀底了。”

崔林聽崔妙慧講起過那場血戰,不禁一凜,道:“那天雷散頗具威力,倒與魏伯陽描述之景相符,可是用這種法子做出來的麼?”

董真暗自佩服他思維敏捷,見多識廣,遂應道:“正是。不過終究是粗糙了些,且危險性大,這番我便是借著在此建個小型的工場之機,想要招些術士來,好生研究研究火……呃,這個天雷散的製作情況。”

上次的天雷散,的確是董真百般無奈之下,由自己親自取來硝石等物製作的土火藥。但一來這種“武器”到底粗糙,二來僅靠她來操作其數量也不能達到要求。如果要進一步開發,必須要有專門的工匠和場地。甚至是不僅火器,還包括其他的一些武器工具加工,這個工場也非有不可。

山穀一戰,幸而有張飛及時回援,而來者並非勁旅精兵,而隻是普通的郡兵,否則就算有她苦心設好的幾道防線,也經不過其衝殺踐踏。至少張飛回援之時,那震動山穀地麵的聲勢,讓她知道何為強敵。

若是再來一支這樣的強敵隊伍,她又該如何自保?

須知她現在於巴蜀是有家有業的人,跟隨她的也有數百人,總不可能一有危險,便拋下這些人一逃了之。

她既然能為了崔妙慧、辛苑等人的終身所靠打算,自然也為了其他人的生存做準備。

不過,她也不願意火器影響曆史,畢竟冷兵器時代的殺傷力會弱一些,刀槍槊戟所收割的性命相比於長槍大炮會少一些。所以她想造一些有用但又不會太精致的火器,供自己的親衛所用,在危急關頭用來保命。

所以她向崔林稱的“保命仙丹”,所言並非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