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有錢沒錢(1 / 3)

她說完這話,側了側身子,恰好擋住滿堂謀士的目光,卻瞥了劉備一眼。

有些歉意,但也表現出了惱怒,意思是:“你看,並不是我要倨傲,實在是他們太過份!”兩麵三刀做人的本領,方才她才從劉備身上學到,自然馬上就學以致用。

眾謀士聽了這話,臉上更顯出怒意與不屑。

不是她求著自家主公,難道還是主公求著她不成?這怎麼可能?

這些謀士,劉備昨日盡數和張飛一起遣走,他們隻道去閬中是為了下一步基業出謀劃策看地形,哪裏想得到昨日葭萌城中的天翻地覆?

張飛是半夜回來的,他們卻是大清早趕回來,回來時局勢已定,自然不會認為跟董真有什麼關係。

此時因為太過惱怒董真的關係,自恃身份的謀士們甚至不跟她做口舌之爭。大多數倒是淡定地捧起了手中茶盞,隻伊籍眉梢動了動,向劉備道:

“主公今日召來我等,便是為了這個董氏子?”

他還算是有修養之人,沒有罵她“小子”“豎子”等蔑稱。但董真覺得自己又學會了一招,便是“真正的輕蔑,不是與人爭吵,卻是連眼睛都不轉過去一下。”

還未等劉備回答,他又進一步勸道:“歧山侯雖然無用,但畢竟是益州牧之弟。主公如今客居巴蜀,雖據葭萌之地,然無後繼之力,若益州牧聽信他人讒言,想對使君不利,隻需揮師而下,將使君攔在葭萌關外,無法再前行一步,則使君便無存身之所矣。”

他眉頭漸漸鎖住,顯然情勢的確危急:“如今漢中正亂,又有曹軍趁勢而入,傳聞將取漢中。天師道自身尚在內鬥,無法與我們相為犄角牽製曹軍,曹軍若得漢中,豈不圖益州?葭萌首當其衝,必成其眈眈所視。而東吳孫權一直深恨荊州未曾收複,若要趁火打劫收回荊州,又如之奈何?主公,此時腹背受敵,萬萬不能得罪益州牧啊!”

他說得沒錯,董真對當前局勢亦有了相當的了解。

傳統意義上的荊州,如今為孫權、曹操、劉備三家共存,雖然孫權的勢力最強,但臥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曹操的地盤比較小,劉備卻占了不少,他如果看到劉備腹背受敵,豈能不趁機收回原屬於他自己的地盤?

事實上劉備也正是憂心於自己的地盤不穩,才“答應”劉璋請求直奔益州,謀求保存主力的暫棲之所。

至於這種“被動答應”的背後,到底劉備做了怎樣的努力,董真從前沒認真想過,如今想起來,卻覺得大有文章可做。

至於歧山侯……

董真眸光燦然,向著伊籍也皺了皺眉:

“劉璜這個王八蛋麼?真是不巧,我已經將他殺了,”補了一句:“劉使君走後。”

“什麼?”

伊籍一驚之下,離座而起,滿麵怒色已無法再掩飾下去:

“主公!這小子無禮悖妄!陷主公於不義之地,請斬之!”

終於還是忍不住罵出了“小子”二字。

董真在心中繼續腹誹:“這就是名士風度麼?急了眼便罵人?且罵不出什麼新鮮詞彙?”

她昔日在鄴城之時,也不是沒有見過名士的,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又豈是庸碌之輩?但看起來似乎比伊籍等人要有趣得多。

隻是也難怪,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劉備此人看上去溫和仁厚,那麼他選擇的謀士便都是老成持重之人,罵起人來最多“小子”“豎子”,卻不會象董真開口便罵王八蛋。而曹操是個率性之人,他欣賞的謀士也多是真性情的人,而且不太講究禮節,所以也就分外真實鮮活。

眾謀士紛紛而起,站在伊籍身後,向劉備齊聲道:“請主公定奪!”

劉備麵露難色,似乎正在忖思。

但是董真隻怕比在場的人更為了解他!

實在是因為後世的各類影視劇太豐富了,不象從前隻是一部《三國演義》就定了乾坤。影視劇多,便會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從多角度來挖掘主人公的性格、喜好、人生軌跡等等。所以劉備簡直被從裏到外,從幼歲到老年八個了徹底。

而董真因為朋友不多,最大的休閑就是看電視,所以幾乎全部看過。

對於劉備的了解,千百年後的人可能更客觀,所以董真一開始看待劉備,就是去掉了眾所讚譽長處之後的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