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河縣是北安市的一個偏遠小縣城,但絕不是名不見經傳,相反的,在整個華國的縣城中,它還算是知名度較高的。因為他連續數年在華國設立的全國十大貧困縣蟬聯,陪伴無數縣城脫貧之後,現在的他依舊是一個貧困縣城。
久而久之,這個縣城就成了噩耗。在這個縣城當值的領導,就基本失去了升遷的可能性,除非是轉到別的城去做出業績,但是在這裏,卻沒有任何發揮的餘地。
追根究底,是因為這裏的人。
要是按照古代來追溯,這裏應該是漢關與當年北涼的接壤之地,恰好處在戰區,連嶺荒山埋骨無數,每一粒麥穗,都是以前人熱血精魂蘊養。當然,這顯然並不是什麼太好的養分。
這裏的人延續了前北涼和漢人兩個民族的傳統和性格,北涼人豪氣而肅殺,性子蠻橫且不容質疑。但是漢人的話,有禮有義,但比之北涼人,總是少了幾分豪氣膽氣與倔強。
但是清水縣的無論漢族還是涼族,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那就是隻要是本地土生土長的人,都極為迷信。雖然不知多少年前就開始反對封建迷信,但是在這裏,卻一直施展不開。
也不知道為什麼,這裏的人就是封建和迷信。無論國家安排任何項目,都會在拆和改的事情上發生糾葛。其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高鐵事件,作為國家級的項目,理論上在規劃完成的條件下不能產生更改,但是在清水縣,卻被迫停止。
如果是幾家幾戶的意見也就罷了,但是那次,全城反動,情緒激憤,使得項目被迫停止。國家就搞不懂了,高鐵項目無論拆多少,在賠付問題上都能讓群眾賺一堆,他們甚至懷疑這裏的人是不是傻?
某位高官還搖頭做出:窮山惡水出刁民這般的點評與感歎。
無論從哪裏看,都足見在這裏實施項目的難度了。
然而一踏進縣城的時候,就會發現縣城也不像想象上的那般不堪。僅僅以縣城的風貌來說,也算極為不錯。高樓聳起大廈林立,在街道上轉一下之後,甚至還可以發現這裏的發達。
那些隻有在一線城市才有的設施,甚至在許多縣城根本就沒有普及的現代互聯網項目,以及走在國際前沿的建築設計店麵裝修,那些隻有在超大型城市才能見到的高等商廈、豪華夜總會等。
這樣絕不像是追不上GDP啊!怎麼會蟬聯全國貧困縣?
但是有一個特點是李峰一來就分析出來的,那就是這座縣城相當的小。小城處在一條大河分流出來的兩條小河中間,呈橢圓形,在這個橢圓形之內一切都顯得先進而發達,但是在橢圓形之外,竟然沒有一點兒隔河對岸的華麗建築。
而這周側非常大的一片位置,竟然被荒地,麥田,以及簡單的廣場所占據。出了進出兩條在設計上絕對不合格的泊油路之外,也就隻能遠遠看到一些村落。
這是為什麼呢?如果向周邊擴散的話,這縣城的發展潛力絕對是巨大的。增大一倍都隻是保險估計。說是沒有錢,李峰是絕對不信的。對於這種常年在榜的貧困縣,國家的扶持力度是非常大的!
當然,李峰自然不知道。即便是項目明晃晃的擺在眼前,清水縣的領導人也不一定敢去拿。
就比如前段時間馬縣長剛剛到任意氣風發的拿下一個清河鎮開發項目後,整個人就懵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