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江州吏治嚴、柑橘笑連天(2 / 3)

“都市再繁華,沒有固定居所,你也是個過客,我怕吵,呆這兒不習慣。”鄒林音說。

逛了兩小時,燕妮又帶她們到磁器口玩,磁器口是千年古鎮,東臨嘉陵江,背靠歌樂山。“媽,我買點麻花吧!”燕妮提議買吃的:“老板,給稱兩斤麻花。”

賣麻花的老板麻利的稱了兩袋,一斤十元,味道可口。古香古色的磁器口遊人如織,有人說來江州不到磁器口,朝天門,歌樂山會遺憾終身。街上有民國時代的店鋪,有許願樹。往東便是台階,通往嘉陵江江邊。

“燕妮,帶我們到歌樂山轉一圈。”楊秀玲提議到歌樂山,那兒是江州有名的渣滓洞,梅園、白公館,多少仁人誌士在這兒被國民黨特務殺害,他們為了新中國的勝利做出巨大犧牲。後人應該牢記曆史,以史為鑒珍愛和平。

燕妮不知道路,隻好攔了輛的士。的士電台正播放出租車集體停運罷工的消息。“師傅,這是怎麼回事?”楊秀玲敏感問道。

“還不是待遇太低,市政府又不補貼油錢,份子錢又高讓我們怎麼生存嘛!”司機埋怨,自打換了新幹部營運困難也沒有人管了。“全市有3000多輛出租車約罷工,現在正在跟市委書記談判呢?”

“這還了得,把市委都堵住了,還怎麼抓經濟改民生?”楊秀玲大怒。

“民生無小事,我們也要吃飯生存,出租車行業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我們沒法生存下去還咋為他人服務。”的士司機反唇相譏:“他們當官的相互袒護,遲早玩出問題。”

楊秀玲沒有心情到歌樂山,轉向去了解放碑。誰料車行三峽博物館這兒堵成一鍋粥,好多特警在這兒執勤。他們都在等一個結果,盡管他們中好多人並不想參與這場罷工風波。然後有人掌握操縱這個行業,如果不參與,行走在馬路上拉客肯定會挨打。

“對不住了,三位請下車吧!前麵沒辦法通過。”司機勸她們下車。

“什麼服務!”楊秀玲埋怨,樹大了什麼鳥兒都有。主城區是大都會數百萬人在這裏生活。自然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有人幹著非法勾當。“難怪謝昌宏在峽江牛氣衝天,這裏有人還真不簡單。”

“我們老百姓可管這種事。”鄒林音勸說楊秀玲。

她們三人走到曾家岩 ,轉乘公交往解放碑。燕妮知道長輩來這兒有些失望,既對她的處境失望,又對這座城市發展失望。治安不好,還發生了槍擊案。主犯沒抓住,政府焦頭爛額應對敏感事件。發展的陣痛困擾著直轄十年的江州。作為一名打工者她生活在廠區,基本上不過問這些事。

玩了兩日,楊秀玲煩倦了這裏的一切。“還是咱峽江好,我這一輩子不離開峽江。”她沒有考慮來這兒居住工作,她有好多開遷的機會都放棄了。與丈夫相守峽江,一起到退休。

“楊局長親朋都在峽江,來這兒舉目無親處境艱難。”

“那的確如此,我擔心唐麗到北京,什麼都要自己動手心裏過意不去啊!”坐在回程班車上和鄒林音閑扯起來。

“我和燕妮倆換個多少地方,還不是過來了。她到現在還想回宜昌蓮沱。”

“童年最幸福的地方自然是孩子想回去的地方。唐麗從小到老一直呆在峽江城厭倦這兒的一切。”楊秀玲說道。

返回峽江,楊秀玲勸他先別忙回九龍坡,她想和她談一下組建專業合作社的事情。如果她留在峽江,將來燕妮也不用遠嫁他鄉。鄒琳因為女兒的人生大事惱火:“你說這麼大的人,根本不操心結婚大事,做家長的哪能不急。我在她這個年齡已經是一方萬元戶。她呢:還沒成親,要我供養。”

“婚姻大事咱們說了不算數。唐麗去年回來我給她介紹了幾個,她不中意。銀行上班的小張你看見沒?人家一表人才也是財經大學畢業,和唐麗也是師出同門,她居然拒絕。”楊秀琳向老朋友扯起了家常。

“估計她想在北京安家,那時候請你們做父母過去享福。”

“北京有什麼好的,空氣差人又多,走出去找不到東南西北。”

“在平原上生活的人到我們這地方來不習慣,我們到了平原地區也不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