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雲亭7月18號作業。
臨江仙。
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
格律俱為平韻格,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1] 。另外宋代詞人柳永將《臨江仙》演為慢曲,如《臨江仙慢》、《臨江仙引》等,字數為九十三字,此是別格。
至今影響最大的《臨江仙》,是明代才子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的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被放在卷首,後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歌詞有引用。
格五
雙調,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李煜《謝新恩·庭空客散人歸後》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
庭空客散人歸後,畫堂半掩珠簾。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林風淅淅夜厭厭,小樓新月,回首自纖纖。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春光鎮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窮。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句)平仄仄平平(韻)
金刀力困起還慵,一聲羌笛,驚起醉怡容。
【注】此亦張詞體,惟上下片換韻異。此詞字句悉同張詞、牛詞,其可平可仄亦同。[2]
1
日暮遠山彩雲波,解語茶花青澀,案台筆落池邊荷。浮搖蘭舟,錦瑟與誰和?醉卷珠簾月華撩,湖光山色相和,憑欄相思風滿袖,海棠亭閣,自在煙波客。~臨江仙
==漠離
2
關河冷落霜風勁,旅人獨自登樓,
群山莽莽大江流,小村縹緲,幽靜白沙洲。
長空萬裏孤鴻掠,高飛不再回頭。
風塵倦客佇凝眸,水雲清曠,天際識歸舟。
——遠山
3
人來人往聚市井,擦肩而過匆匆
乒乒啪啪叮當響,縱是友人,揚手互行行
朝來複收無消停,拾得幾錢安寧
風雨難阻世人卿,生來在世,能得幾閑清
——微塵
4
臨江仙(格五)
滴滴墜落凡塵雨,為誰掩麵傷情?
青鬆翠柏祭魂英。
鳥啼聲咽,何處問君名?
烽煙已逝蒼山幸,忠魂亦可安寧。
長城內外患敵清。
雨聲如訴,山野盡零零。
——戀月
5
滴滴墜落凡塵雨,為郎掩麵把心傷
為國為家千裏上。
鳥啼聲咽,淡酒可斷腸
遠途行車見真章,一路勁風呼響。
寒風難掩思君郎。
雀聲如喜,夢圓相思殤。
——微塵
6
幽幽穀裏無情客,錦弦露重誰聽?
清風皓月為君盈。
落花無語,流水總咚叮。
相思幾許昨夕夢,誰同四海之行。
青山碧水總關情。
撫琴和笛,潑墨為芳卿。
——戀月
歸雲亭7月23號作業。
臨江仙。
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
格律俱為平韻格,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此調唱時音節需流麗諧婉,聲情掩抑[1] 。另外宋代詞人柳永將《臨江仙》演為慢曲,如《臨江仙慢》、《臨江仙引》等,字數為九十三字,此是別格。
至今影響最大的《臨江仙》,是明代才子楊慎所作《廿一史彈詞》的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毛宗崗父子評刻《三國演義》時被放在卷首,後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歌詞有引用。
格七
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向子湮《臨江仙·新月低垂簾額》
平仄平平平仄(句)仄平仄仄平平(韻)
新月低垂簾額,小梅半出簷牙。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高堂開宴靜無嘩。
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麟孫鳳女,學語正吚啞。
仄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平(韻)
寶鼎賸熏沈水,瓊彝爛醉流霞。
平平平仄仄平平(韻)
薌林同老此生涯。
仄平平仄(句)仄仄仄平平(韻)
一川風露,總道是仙家。
【注】此詞上下片起二句與徐昌圖詞同,第二句以下仍與張詞同。 按《惜香樂府》“破靨盈盈”詞、“夜久笙簫”詞正與此同。[2
1
臨江仙
雲袖翻飛風勁,葉離樹木哀傷。
心中愁緒與誰詳?
青衫獵獵,月影亦彷徨。
醉飲不識前路,蟲鳴總似悲涼。
圓缺今古淚沾裳。
怎舒愁緒,付碧水一江。
==戀月
2
臨江仙
千裏山河皆炙,夏來熱浪連連,
心煩偏遇二伏天,
蟬鳴陣陣,亂擾苦難眠。
報表總無頭緒,延綿會議沒邊,
情思激憤欲拍磚!
幸哉周末,放縱去狂歡。
==鐵心
3
多少春花秋月,都隨往事如風。無聊獨坐小園中,一壺寂寞,對影歎此生。也曾百卷過眼,閑時書畫讀經。原來無用鴻毛輕,他年得誌,定留萬古名。
臨江仙,亂彈一首
——默槐
4
看盡世俗風月,都隨彈指如風。
華庭幽園獨自卿,一壺濁酒,細品刻安寧。
濃墨狼毫書情,青絲勾勒人生。
萬般情懷誰能懂?筆走龍蛇,尋那她方同。
瞎彈亂湊
——微塵
臨江仙
格八
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例詞:賀鑄《臨江仙·巧剪合歡羅勝子》
中中中中平中仄(句)平平中仄平平(韻)
巧剪合歡羅勝子,釵頭春意翩翩。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豔歌淺笑拜嫣然。
仄平中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願郎宜此酒,行樂駐華年。
中中中中平中仄(句)中平平仄平平(韻)
未至文園多病客,幽襟淒斷堪憐。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舊遊夢掛碧雲天。
中平中仄仄(句)中仄仄平平(韻)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注】此詞上下片第四句校張詞各添一字,宋元詞俱照此填。惟秦觀詞上片起句“千裏瀟湘接藍浦”,“藍”字平聲。葛勝仲詞下片起句“今夜那愁煞風景”,“今”字平聲,“那”字仄聲,“風”字平聲,間作拗句。又黃機詞前後兩結“驛程那複記,魂夢已先飛”、“綠陰幽邃處,不管盡情啼”,“那”字仄聲,“幽”字平聲,譜內據此。若趙長卿詞下片第四句“仙源正閑散”,“閑”字或用平聲,此偶誤,不必從。其餘字句,與諸家同者,可平可仄,悉可參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