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卻是得到一致通過。
功法和技藝這種東西,說是無價之寶也不為過,但對方的功法同樣是功法,對方的技藝也同樣是技藝。
你隻珍視自己的,就不珍視別人的,哪有那般的道理?
於是,交流和共享,便成為了理智之選。
當然,什麼該外傳,什麼不該外傳,也理應有所區別。
好在木家立足此地數百年,交遊過不少同階師匠,對此也極富經驗。
他們排除的是有可能泄露自家弱點的相關機密,以及下一步研究方向和優勢成果的東西,其他都拿出來,準備與李塵交易。
李塵就沒有那麼多想法了,他所得的機關器圖譜“百巧奇兵”,屬於一種成熟造物,無所謂泄密不泄密,複製一份交出去就行了。
但他雖然給得大方,在最後談判之時,卻又不得不據理力爭,盡量顯示自身所持之物的價值。
他以機關器圖譜的完整度為依據,力證自己給出的東西更多,木家所給技藝並不完整,理應有所補償才對。
木家自然不認同,指著每樣成果,都說自家先祖篳路藍縷,千辛萬苦進行開創,其價值遠非“百巧奇兵”所能比擬。
但真正的開創道途,是幾乎不存在的,就是李塵這般的人物,結合他山之石所創的機械智能架構,才能勉強稱得上是。
那是他未來賴以開宗立派,成就大師的絕密之物,又怎麼可能輕易拿出來與人交易?
同樣的道理,木家既然敢把這一係列道途成果拿出來交換“百巧奇兵”這種東西,那就並不存在他們所說的珍貴性。
談判頓時陷入僵持。
不過雙方心知肚明,這隻不過是達成交易意向之後的討價還價罷了,倒也不傷和氣,就在那裏慢慢磨纏,等著試探出彼此的底線,然後完成交易。
在這期間,李塵也想方設法,加深自己對相關之物的了解。
其實,相關的法門和技藝,在《偃門全書》之中,也是有所記載的。
這是偃者道途賴以存在的根基,也是造化宗彰顯自身正統地位的一大工程,不可能不詳盡。
理論上而言,一名天才根據其中記載,就有可能尋得正確方向,琢磨出超過木家的道途成果。
但這就好比一條條路徑,前人可以探索過後,留下路標,告訴你它通往何方,如何去走,卻不可能切實替代你去走,或者把從那裏所得的特產之物一一展示在你麵前。
就算展示了,你也吃不下那麼多。
因此,《偃門全書》是基石和根本,木家所傳的相關法門和技藝,以及李塵作為交換的機關器圖譜,卻是階梯和捷徑。
李塵自認並不是那種無師自通的天才,別人的心血研究成果,還是頗具價值的。
但也就是在這期間,李塵突然意外發現一件事情。
“這些添頭之中,竟然還包含著靈光元晶這一類寶礦的利用之法?”
42989/43158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