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排除存銀行這一說,事實上錢存銀行是最沒前途的一種方法,以目前的年利率來看,存個五年死期最高不會超過4%。
有錢人都是想方設法從銀行貸款出來賺錢,而不是一昧的把錢放到銀行裏麵,但是最關鍵的一點是生意人絕不會把錢全部投進去,手裏一定會有一定數量的現金或者其它方式的餘額,比如房產之類的。
做生意的人手裏一但沒了錢,就和直接等死差不多。
而據李牧的觀察來看,以60萬來說,放到十年後購買能力下降接近一半,就是有這麼誇張。
當然李牧也不讚同後來有些人說的把錢放到銀行沒有意義的說法,別人說把錢存到銀行沒意義那是因為別人有更好的賺錢渠道,而不是像這些人一樣隻知道貪圖一時的享樂而月光,要知道這兩者是有本質上的差別的。
一個是錢生錢,然後越來越有錢。
一個是單純的用錢,要是有個急事隻能望天興歎,李牧對於這種消費方式不是特別認同。
雖說本質上是可以拉動經濟,促進消費,但是抗風險性太低。
這也是為什麼美帝在08年受到金融危機時那麼的無力,因為美帝的消費觀念就是這個月找錢也在這個月用錢,很少有存錢的這個概念。
這個行為有好有壞,好的一點就是能增加消費能力,壞的一點就是當許多人失業的時候這個生態鏈就斷掉了,許多家庭除了沒有經濟來源以外可能還欠著銀行一筆錢,自然社會開始動蕩。
相比之下華夏的許多老一輩的人消費觀念就不一樣了,未雨綢繆,這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寫照。
當然這隻是許多老一輩人的生活觀念,李牧看過這樣一段話。
70後說自己沒錢了那說明他還存了一筆錢。
80後說自己沒錢了他可能真的沒錢了。
90後說自己沒錢了說明他不止兜裏沒錢了,外麵可能還借了一筆網貸。
想的越多腦子裏越亂,說一千道一萬自己現在手裏仍然沒錢,之前的存款倒是還剩下六萬多,但是想要做一番事業現在看來仍然遠遠不夠。
在10月的最後一天,李牧直接爆發了20萬字,理由就是為了慶祝剛剛過去的十月和迎接即將到來的11月。
讀者都蒙了,還有這樣的,別人家讀者都是求著作者爆發,到自己這裏反過來了,作者莫名其妙的爆發到把讀者給整懵逼了。
不過看到又有小說看的讀者也沒有多想,有小說看才是王道。
他們還巴不得這樣的日子多有幾天呢,反正看小說總比寫小說要快。
李牧看著剛剛發出去的六十多章,自己還是沒忍住啊,這樣做隻是為了過幾天能夠多拿到一些錢而已,現在是真的缺錢。
這二十萬字按照目前的訂閱來看就是差不多20萬的毛收入,到手也能有個十來萬。
這樣下個月的收入大概在70萬到80萬之間,已經足夠李牧去做一些事情了。
小說的收入現在來看確實是很可觀,但李牧很清楚這樣的成績很難去複製了,第一已經有了這樣的係統文了,下一部再寫類似的肯定也會有讀者買賬,但是有多少就難說了。
第二就是像李牧這樣一月累死累活的月入幾十萬到百萬已經是極限,而且代價還是以犧牲身體健康為前提的情況下,自己有必要換一種思路。
經過了一個多月的努力,李牧的各項基本數值又得到了提升。
各項基本數值為
力量:70
智力:63
才藝:60
嗓音:70
創造力:60
耐力:65
文筆:70
人格魅力:60
籃球:70
為此花費的聲望高達數百萬,基本將這個月的聲望收入揮霍一空。
基礎數值60到70之間每一個數值的提升都得花費十萬的聲望,還好有小說得來的聲望支撐,要不然李牧覺得想要提升很難。
隨著“學生杯”籃球聯賽的臨近,李牧他們集訓的時間也是越來越密集了,學校的籃球場也是一直處於爆滿狀態,一有時間班裏就會組織隊員開展隊內對抗賽來增加團隊之間的磨合。
一開始則是一隊三個首發帶領兩個替補對抗兩個首發帶領三個替補,這也是為了最好的平衡隊內的實力。
但是這種方法隨著李牧的籃球技術不斷提高,現在已經變成了其它四個首發來對抗他帶領的四個替補球員,即使是這樣仍然是李牧那一隊占領了上風,最近十場練習賽另外一隊已經連續輸了九場了。
今天是第十場,比分目前在88比51,由於是訓練賽,自然不可能讓這幾個人打滿全場48分鍾,訓練賽的時間被定在了35分鍾。
但即使是這樣雙方隊員打到最後都基本是精疲力盡了,體力嚴重透支。
向陽最近也是實力提升明顯,已經基本確定會在正式比賽當中出現在鋒線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