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姓族人越聚越多,各個分支都抽調了一半以上的人力,以盡快將冶煉工坊建設完成,這些人馬陸續趕來之後,累了一夜的大族和二族的人馬都回去歇息了,他們休息過後,夜裏還會繼續過來幹活,以確保建設的進度不受影響。
第一個熔爐已經在冶煉的過程之中了,要不了多久,第一爐的生鐵就可以出產了,更多的熔爐也正在建設之中,相信用不了多久,這裏就可以批量建設大量的生鐵了。
有了足夠的生鐵,對於提高薑姓部落的生活水平,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同時,李安也會將打造各種農具的技術交給他們,讓他們掌握一些熱處理的工藝,這樣打造出的農具才能堅固耐用,才能不會輕易的被損壞,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守著大量的生鐵,若是不能建設各種鐵器,那就太吃虧了,販賣生鐵和販賣鐵製品,這個利潤方麵的差距是極大的。
若是缺乏打造合格質量鐵器的能力,就必然要將生鐵販賣到蜀中,然後從蜀中購買所需要的鐵製品,然後運回西部羈縻區,這樣一來一回不但耗費時間,利潤被別人賺去了,而且,會有一種受製於人的感覺,最主要是鐵很重,運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來回運輸完全就是浪費人力,在當地冶鐵之後,就在當地進行鐵製品的打造,這個無疑是最合適的。
對於鐵金屬的熱處理工藝,李安知道的還是不少的,同樣是鐵元素,經過不同的溫度進行處理,所能得到的金屬性能是完全不同的,硬度,剛度,韌性都是不同的,所以,熱處理工藝是非常重要的,薑姓部落之所以有鐵匠,卻隻能做一些基礎的修理和打造並部需要高質量鐵製品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熱處理技術,在沒有出色熱處理技術的情況下,打造出來的鐵製品的性能會受到很大的抑製,會導致鐵器很容易損壞,要不就是達不到使用的性能。
比如當地非常重要的鐵鑿子,對質量的要求就非常高,要是質量不夠好的話,要麼是使用的時候被砸斷掉,要麼是直接彎了,而不論是斷了還是彎了,都意味著無法再繼續使用了。
薑姓部落的這些工匠沒有能力,利用生鐵製作出足夠硬度和韌性的鐵鑿了,同樣的,就算是普通的農具,打造出來的質量也很不樂觀,讓當地的族人都不樂意使用,於是,隻能去蜀中購買質量過關的各種鐵製品,然後,若是這些鐵製品長期使用的時候鈍了,當地的鐵匠會進行一定程度的修繕,相比於製造合格的鐵製品,修繕鐵製品就要容易的多了,合格的鐵製品已經被熱處理合格了,修繕的時候也不會導致性能的下降,所以,當地的鐵匠完全有能力進行修繕。
被征調過來幹活的族人,全部都是男子,最大的應該有五十歲左右,最小的有十五歲,這個年齡區間的男子,全部都屬於合格的勞力,部落的女子也能幹活,不過,隻要男子夠用,就不會輕易動用女子,鐵礦這裏太亂了,女子過來了會不太方便的。
第一爐的鐵礦石正在冶煉之中,距離出爐還需要一些時間,這個實在是急不得,冶煉鐵礦石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高爐冶煉算是所有冶煉之中,非常高效的一種冶煉方式了,這種冶煉方式有很多的好處,是古代人民非常喜歡的一種冶煉方式,非常的高效和廉價,對於成本控製有極大的優勢。
冶煉工坊的建設進度很快,而搜尋段儉漢的隊伍,仍舊沒有獲得任何的消息,這貨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居然始終找不到。
“李侍郎,這冶鐵看來也沒有那麼難啊!石頭都已經開始化了,鐵水都出來了,出來了。”
二族長非常興奮的說道。
這貨最為貪財,常年做生意的他,對於冶煉鐵能掙多少錢,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他也曾經做過生鐵的生意,從蜀中購買過不少生鐵,賣給自己和臨近的部落,從而掙取一定的差價,對於生鐵的價格,沒有誰比他更清楚了,盡管這些年,蜀中的生鐵價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價格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生鐵販賣的量一般都很大,總體來說,仍然屬於價格比較高的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