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血染京師(2 / 2)

少將軍的戲份,基本上到這兒就結束了。

他就是個工具人,用來推動劇情發展的。探子是少將軍抓住的,引出了朝堂之上的宰相叛國通擔剩下的戲份,主要就在皇帝和驍騎將軍身上了。

就連宰相的戲份和出場時間那都比少將軍多。少將軍跟啞女在京師的遊玩,幾個鏡頭也就表達了。至於少將軍救啞女的戲份,十分鍾之內就能結束。

之後,驍騎將軍一番調查,卻始終拿不出過硬的證據。眼看北伐的日期將至,驍騎將軍向皇帝諫言,北伐不該這麼心急,應該再等等。

可皇帝坐穩江山已經太多年了,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和將士同吃同住的少年子。他開始剛愎自用,驕傲自大。北方敵國一直是他的心病,又是他稱千古一帝的絆腳石,他太渴望北伐的成功。

驍騎將軍無可奈何,隻好主動請纓。朝堂之上的宰相已經通敵叛國,若沒有他親自掛帥,少將軍鎮不住宰相。也安不定軍心。

皇帝允了驍騎將軍,由他做主帥,少將軍做副帥。上陣父子兵,皇帝在京師等著他們父子倆勝利班師回朝,將公主賜婚給少將軍。

驍騎將軍出兵之前,仔仔細細的安排好了朝堂之上的事情。由他做主帥,隻要糧草得到保證,就算宰相通敵叛國也左右影響不了戰局。

北伐是大事,也是大功一件,皇帝自然要給太子鋪路。經過驍騎將軍的推薦,便將負責糧草的差事交給了太子。

太子雖然是皇後的兒子,可並不需要擔心太子與宰相沆瀣一氣。子百年之後,這江山就是太子的。江山都是他的了,他沒有必要做這樣的事情。

將糧草大事交給太子,驍騎將軍才放心。

戰線緊張,大戰戰摩擦不斷。

驍騎將軍忌憚通敵叛國的宰相,不敢大舉出兵。隻是規模的試探,交鋒。

宰相在朝堂之中,斥責驍騎將軍太過心謹慎,不該如此心翼翼,應該大軍壓上。同時,朝堂之上還流言四起。

都驍騎將軍老了,膽子了,怕死。所以才這樣心謹慎,不敢大舉出兵,隻敢規模的試探交鋒。

皇帝表麵上下旨斥責驍騎將軍,私下裏卻給驍騎將軍傳了密詔。要他別管朝堂之上的流言蜚語,也不要管那群文官如何。朕非常信任驍騎將軍,朕將三軍交付給驍騎將軍,便一切都聽驍騎將軍指揮。

盡管皇帝非常信任,但流言蜚語還是止不住,愈演愈烈。驍騎將軍隻能隱晦的向皇帝明了朝堂之上有內奸,並且將兒子遇到埋伏刺殺的事情跟皇帝了。

表示自己之所以這麼心翼翼,沒有大舉發兵,是因為朝堂之上的內奸。前線,還是規模的試探交鋒。驍騎將軍與皇帝的密信,一封接一封的互通。

而內奸與北方敵國的密信,也是一封接一封的互通。

前線、朝堂,都是風起雲湧,詭譎莫測。

少將軍得到驍騎將軍命令,率一支輕騎去護送糧草給最前線的戰士。被內奸出賣,糧草被燒,少將軍也差點被俘。身邊的輕騎被打的七零八落,身邊隻有十多名親衛。

少將軍和親衛喬裝打扮,一路打探,終於打探到了北方敵國的軍機。連夜回到軍營,將計劃告訴驍騎將軍。

少將軍不知,這是驍騎將軍和皇帝設下的圈套。除了皇帝和驍騎將軍,隻有宰相一人才知道少將軍去護送糧草的軍機。

少將軍遇到埋伏,已經確定宰相通敵叛國。

京師之中,皇帝以雷霆萬鈞的手段,迅速的處理了宰相,以及宰相遍布朝堂的門生。朝堂之上,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一夜之間,宰相的門生和與宰相交好的官員,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血染京師,午門外斬首的地麵上,那血都衝不幹淨。

不光是宰相,許多的外戚,也都被牽連。在宰相通敵叛國之中,一起被處理了。

是不是皇帝趁機清理外戚,不得而知。除了太子之外,外戚妃子所生的兒子,隻要成年,全部被皇帝發配到了領地,永生永世不得回京師。

京師之中,血流成河。

而在前線,解決了宰相這個通敵叛國的內奸。沒有了後顧之憂的驍騎將軍,也不需要再心翼翼,出兵,北伐!

前線的將士們也憋了太久,每個將士心裏都憋著一股勁兒,要北伐,要平定北方。可兩個月的時間,都是規模的交鋒試探。

那股子勁兒,在驍騎將軍的出兵之下,讓士氣達到了極致。

驍騎將軍用兵有方,接連打了幾個勝仗。少將軍更是驍勇善戰,戰功赫赫。

決一勝負的大戰,就在眼前。

這時候,軍營裏忽然來了一個人,啞女。

啞女聽聞少將軍護送糧草遇到埋伏,下落不明。急的發瘋,央求了少將軍留在京師保護她安全的副將,一路上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頭,才終於來到了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