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敕勒 川上唱歌謠,一家北上樂逍遙(1 / 2)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茫茫草原,夕陽西下,牧人雄渾蒼涼的歌聲遠遠傳唱。

一行車馬緩緩行來,駕馭車馬的旅者乃是七八個漢人,多是帶刀劍背弓弩的彪形大漢,團團護著中間一雙璧人和一個嬌憨可愛的十一、二歲小女孩,那對璧人卻是一個英姿偉岸的大漢和一個身形曼妙的美麗少婦,也皆是漢人,均都是衣著簡樸而不失精神,小女孩也打扮得落落大方,懷中抱著一隻慵懶的貓兒。此時大漢一邊輕控韁繩,讓座下馬兒悠閑漫步,一邊對小女孩講述這《敕勒歌》的來曆。

原來小小的一首《敕勒歌》,來頭竟然很大。相傳是東魏開國皇帝高歡的部將斛律金奉命所作。那是公元546年,尚是東魏權臣的高歡於玉壁一場血戰。

那時鮮卑族在山西中、北部為中心的中原西部統治時間已近150年。公元534年,高歡建立東魏(北魏由此分裂為東魏、西魏,西魏於次年即公元535年在今西安建都),自任大丞相,手握大權。雖然將都城設在今河北臨漳縣的鄴城,但高歡及其軍隊仍大部分在山西(高歡的大丞相府設在晉陽,其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如此安排,自然是屯兵待戰,以期一統東魏西魏。在此後近150年的時間裏,敕勒族與鮮卑族大融合,共同生活在黃河以北以山西中、北部為中心這塊故老相傳名為敕勒川的土地上,融合之中東魏西魏自是戰亂不斷。

公元546年,高歡率兵十萬從晉陽南向進攻西魏的軍事重鎮玉壁(在今山西南部稷山縣西南),可惜出師不利,折兵七萬,黯然班師,返回晉陽途中。高歡鬱鬱成疾,不料軍中突然謠傳其中箭將要死去,高歡聞言大驚,恐軍中生變,帶病強自設宴麵會大臣。為振奮軍心,他命部將斛律金唱一首鮮卑、敕勒族的民歌助興。斛律金將家鄉牧歌改作《敕勒歌》,並高聲吟唱,高歡聞之喜愛,也隨之附唱,此歌朗朗上口,情景喜人,遂使將士懷舊,軍心大振。《敕勒歌》也因此在世間廣為傳播,留傳到今。

草長榮枯,轉眼數百年過去,高氏的東魏、北齊早已成過往雲煙,敕勒川雖還有遊牧的鮮卑人,然而此時卻早是大宋太祖趙匡胤開拓的疆土。隻是開國盛世萬國鹹服的威儀盛況總如曇花一現,太祖駕崩不久,北方的西夏李氏和契丹耶律氏並起與宋爭雄,此時的敕勒川卻又在宋、遼、西夏三大強國的邊界左近,為得此地駿馬充填軍伍,數十年間三國連番大戰,無盡屍骨血汗卻將草原澆灌得更添翠綠。

大漢講完這歌曲故事,小女孩撓撓貓兒耳朵,惹得貓兒舒服的眯眼呼呼,忽然嫩聲道:

“十萬大軍打一個小地方都鬧得損兵折將,狼狽逃跑,想來這高歡也不是什麼厲害人物啊,爹爹剛才卻怎麼稱他是個英雄呢?”

大漢頓時啞然,右手輕撫座下馬兒,片刻後正容道:

“北齊神武帝高歡也非神人,雖然創業艱難屢次經曆失敗,然而初時創建不世大業之心不曾改變,終於創建一朝天下,庇護一方子民,福澤子孫後代,雖然曾經狼狽兵敗,卻不失為一時英雄豪傑。”

小女孩卻還是不以為然道:“那高歡不過是運氣好罷了,若是爹爹一樣帶兵打天下,什麼玉璧金幣的都一樣一下子就打下來,也一定會創建一個比他更大的天下!”

一眾人聽到這多少大逆不道的童言童語倒是一齊開懷大笑,大漢更是笑道:

“想天下英豪,成就不世偉業之前誰不是曆盡艱辛,千辛萬苦才得一展胸中萬千氣象!倩雪你雖是女子,卻也不能小看天下英雄,更不能忘記我冉家子孫,此生此世,生時,必不負天地祖先之英靈;死時,必不負天下蒼生之所望。”

言畢四顧草原莽莽曠野,心中驀地湧起一股淩霄豪氣,回頭對美眷愛女一笑,催動駿馬縱情狂奔,片刻突感丹田炙熱,體內真元滾滾如長江大河奔騰洶湧,竟不自覺間運行周天,胸中忍不住一股熱流,不禁仰天長嘯。

小女孩倩雪歎口氣,對美婦老氣橫秋道:“唉,娘親,爹爹又武功大進,發瘋去了!”

又是惹來眾人一陣大笑。

女子笑盈盈的看了小女孩一眼,笑道:

“誰讓你爹爹脾性適合家傳武悼心經,每到豪氣迸發,自然……”

“自然就氣隨意走,丹田海潮澎湃,煉化後天之氣為先天一口氣,日積月累,聚沙成塔,豪雄氣概與蓋世神功可成,”小女孩搖頭晃腦道,“爺爺天天便這樣說給我聽的,小雪我都懂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