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結局(3 / 3)

可皇上似乎並不有生氣,而是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

看來,她的計劃就要成功了。

她騙了司馬南,她說她要收手,要好好跟皇上過下去根本就是一派胡言,她依舊在按著她的計劃行事,並沒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他聽說了,今日在禦花園,連三朝老臣廖占宇都同意了皇上立她為後,那她向上的道路中所有的荊棘都已經清掃幹淨。

剩下的路將會是一帆風順,到達頂點。

朱長懋心中明白,她是用藥物控製了皇上,讓皇上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朱長懋內心深處僅存的一點忠君愛國的良心讓他也試圖去尋找到這種藥物的來源和解決方法。

可惜,依他的能力,根本夠不著冷靜的半指,他隻能憑想象認定冷靜的罪,卻拿不出實質的證據證明她究竟在藥裏做了什麼手腳。

永定三年六月初三,冷靜正式被封為皇後,皇長子煦也正式被過繼到冷靜名下。

章的病日漸沉重,索性將所有的國事都交給了冷靜處理,自己搬到了後宮的妙音寺安心養病。

永定六年八月,章在主持了一場祭祀之後,回妙音寺的路上暴斃而亡。

宮中傳說他是被一個隻有左臂的刺客斬殺,也有傳說他是因病吐血而亡,種種傳說不一,卻終是沒有一個確實的說法。

永定六年九月初六,年僅九個月大的皇長子煦繼位,稱昭帝,年號永樂,皇太後冷靜垂簾聽政。

時內侍監大將軍管寄奴造反,被西北軍錢守莫殲於京郊三十裏外的桃花塢。

據說管寄奴作戰驍勇異常,錢守莫率兩萬軍士將他與八百禦林軍困在桃花塢內整整半個月竟沒有攻進去。

最後還是皇太後的一封親筆信讓這位身經百戰的將軍轟然倒塌,束手就縛。

永樂二年六月,皇太後冷靜以小皇子養病為由,遷都遂城。

離開了政局複雜的京都,皇太後翻雲覆雨,遠在遂城遙控指揮,重用梁天佑一班酷吏,對朝廷內的忠臣進行了血腥的清算和處理。

連廖占宇這樣的三代老臣也沒有放過,都被找了莫須有的理由,全家發配塞外,永世不得回中原。

永樂四年八月,朝廷中重要的職位均由皇太後的人把持,夏氏宗族已經是苟延殘喘,僅剩下的幾支旁枝側脈也全都匍匐到皇太後的腳下俯首稱臣。

永樂五年三月,關河大水,水勢滔天洶湧,卻並沒有衝破堤壩危害到百姓,水勢退卻之後,關河當中央赦然出現了一塊金光燦燦的巨型石碑,石碑之上一隻七彩鳳凰傲然展翅,儼然飛翔於諸龍之上。

民間流言四起,紛紛傳說天意要出一位女皇。

永樂五年四月,內閣首輔梁天佑率眾臣上表,要皇太後順應天意民情,廢昭帝,自立為帝。

被皇太後嚴詞拒絕。

永樂五年八月六日,昭帝病重無醫駕崩歸西。

梁天佑趁機又率眾臣以國一日不可無君為由,懇求皇太後登基。

皇太後推辭幾番之後,於九月九日,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慶,時稱大慶冷皇帝。

冷帝登基之後,身邊多了一位麵容醜陋的大太監莨。

這位大太監乃冷帝親封之監國,可代皇帝行事,甚至擁有與皇帝一般的權威和勢力。可這位擁有了無上權力的莨,卻是位治國良才,文謀武略,不在冷帝之下。

此事傳於民間,民間便多傳說,傳說這位莨,便是夏氏最後一點血脈,是先皇帝親子,為了進宮奪位,才甘心自宮伺候冷帝。

又傳說,莨早晚會殺了冷帝,奪回夏氏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