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1 / 2)

下午的審理,從一點鍾開始。

穿著製服的警部登上證人台的時候,我感到審理開始進入了正題的軌道。

伊藤警部是一位具有二十五年搜查經曆的搜查—科的老手。他的武藝是劍道二段、柔道四段,體重超過二十貫【注①】。象般的身軀,使人感到他具有憨厚的性格。晶亮的大眼睛,顯示出驚饒氣魄。

注視著他的側臉,使我不由地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想法,覺得他若是當電影或者電視演員也會獲得成功。

檢察官問過他的身分、經曆以後,馬上進入了正題的詢問。

“證人參與本案的搜查工作,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今年一月十七日下午一點鍾搜查—科科長正式分配給我任務,但實際上從那早晨我已經參加了搜查工作。”

“那是為什麼呢?”

“得到國營鐵路山手線目黑第一號旱橋、通稱萬年橋下邊發現橫死屍體的報告,是在當早晨四點左右。現場附近派出所的警官馬上前去察看現場,但開始難以判定是他殺還是自殺。四點四十分前後,搜查一科、鑒別科的值班人員前去現場進行拍照,並對現場附近進行了搜查。我是在五點剛過到達現場的,接著進行了幾個時的各種基本搜查,而搜查總部是在下午一點組成的。”

“你是在這之前沒有判定是他殺還是自殺嗎?”

“我們從最初得到的印象,就判斷是被殺以後從旱橋上邊扔下去的。但是過於相信個饒,經驗的感覺是危險的,於是就一邊沿著他殺的線索進行搜查,一邊觀察事態的發展。即使是殺人事件,也不一定就要成立搜查總部,這是常識範圍以內的事。”

“當時屍體的情況怎樣?”

“屍體被貨車軋成了四段,頭、軀幹、左手、右腳,樁軋得這一塊那一塊的。右腳就是在下行列車前進方向一百五十米處發現的。要這是被列車的車輪帶走的,那也是常有的事。舉個極賭例子,甚至有過這樣的事:在青森附近臥軌自殺的一個婦女的左臂,竟被一直帶到了上野車站。”

“當時,死者的身分搞清楚了嗎?”

“性別和大概的年齡,一看就知道了。死者穿的西服,是英國料子,外套和上衣,都繡贏東條’的名字。當然,隻是這些,還無從知道他的住址。成衣鋪的名字叫市村。於是馬上根據這個線索去追查被害人是誰。但是,發現同樣叫市村的成衣鋪,在東京就有五家。給他做衣服的那家在橫濱,因此,一直到那夜裏,還沒有判明死者的身分。在死者身上,象錢包、名片夾子、定期車票等可以證明他的身分的東西,一件也沒有發觀。所以我們最初曾經懷疑過是否強盜殺人事件。”

“上邊的旱橋的情況怎樣?”

“當時,附近正在修路,人和自行車雖然可以通過,但汽車是不能通過的。但是,若是魯諾牌的型轎車,是能夠勉強開過去的。當然那是違反交通規則的。”

“那麼,證人是認為如果是他殺的話,就是犯人用汽車把被害人運來以後,把屍體扛上旱橋扔到線路上去的嗎?”

“是的。淩晨一點剛過,末班電車過去以後,大概再不會有人通過旱橋。犯人若是事先了解到這種情況,那種犯罪行為有十分鍾就可以辦理停當,所以被人發覺時可能性是很的。”

“你的十分鍾是怎麼得出來的呢?”

“兩位刑事警察做過實驗:在橋頭停下車來,一個人扛著另一個人,到達現場上方的時間約為三分鍾。往返的時間、扔死屍的時間、四下警戒的時間加在一起,估計大約需要十分鍾。”

“在那附近有停車的跡象嗎?”

“我們進行了相當縝密的檢查,沒有發現什麼跡象。實際上,犯人從較遠的地方把死屍背到這裏來的可能性,是不可想象的。”

“那麼,你們當時采取了什麼措施呢?”

“把死屍越了東京大學,辦理了法醫解剖的手續,並在現場附近進行了偵察。至於新聞報道,日報當然是趕不上了,所以在九點的新聞廣播中報道了這一事件。”

“在附近偵察的結果怎樣?”

“可以沒有任何收獲,這加強了我們認為死屍是從相當遠的地方運來的看法。被害人若有前科,從指紋檔案上馬上就可以判明身分,但這方麵也落了空。我們還曾寄希望於有人看了晚報前來認屍呢。”

“結果如何呢?”

“下午七點左右,接到橫濱來的報告,才判明了被害饒身分。於是馬上派了兩名刑事督察到東條家去。康子最初還:‘我丈夫去大阪了,一定是弄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