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皇嗣之論(2 / 2)

孟縈搖了搖頭說道:“目前我並未入仕,人微言輕,不若五郎拿著畫像去睿親王那裏,若是那幾個番人伏法,對你來說倒算得上功有一件。不過,目前太女之位未定,各皇子之嗣均有機會,皇嗣之爭勢在必行,五郎於我有恩,皇嗣之爭的凶險,我自不必說,你肯定比我更清楚。”

“不管如何凶險,謝家作為皇正君母家,天然要站在睿親王身後。”

“我無意於皇嗣之爭,都說學得文與武,貨於帝王家。若遇明君聖主,入朝為官,一展抱負,是為暢意人生。如若不然,歸隱於市井山野之間,也可保平淡安然一生。除非混戰不止,總能有一方生存之地。睿親王雖出身正統,鍾毓神秀,但他未有子嗣誕下,於皇嗣之爭上,便失了先機。”

五郎:“女帝正值壯年,睿親王也還年輕,總會誕下子嗣。這個縈娘無須憂慮。”

“我並非憂慮此事,凡事均有兩麵性,有利有弊。睿親王一日不大婚,不誕下子嗣,便會讓眾皇子對他青睞有佳,心存拉攏之意。女皇予他重權,也不外如是。

但睿親王一旦大婚,便會被女皇暗中奪權,他會成為眾皇子及其姻親們的頭號對手。到時,睿親王的處境可能會比現在要難得多。且女帝現年富力強,未必就願意早早定下太女之位。到時,所有對太女之位有覬覦之心的皇嗣們,首先會將睿親王的子嗣當做天然的敵人。畢竟就出身而言,誰讓她代表著嫡出正統呢!”

蕭瑾瑜其實也想過他大婚,有了子嗣之後,處境的確會如孟縈分析得這般,成為天然的靶子,處處被人暗算針對。兩輩子他對母皇了解至深,權勢於母皇來說,遠高於親情。前世就是這樣,若不是她離不開杜芳菲的福壽膏,斷不會早早立下太女。

“看來睿親王還是要早點大婚,讓王妃早些誕下貴女啊!”五郎感慨道。

孟縈笑著說道:“睿親王大婚,於我等升鬥小民相距十萬八千裏,京中貴女任由他挑選。他若想成親,隨時都可以請女帝賜婚。”

蕭瑾瑜心說,我隻願選我心上人,卻不被她認同,如何是好?

五郎:“先祖有訓,皇子婚嫁多選文官之家,不與武官之女聯姻,以防亂了朝綱。不過,也有皇子下嫁寒門士女的,成為一段佳話。”

孟縈:“傳奇,畢竟是極少數,才會被人傳揚。若是比比皆是,大家司空見慣,又豈能成為佳話。”

“縈娘言之有理,京中皇子之嗣,縈娘覺得哪位實力更強?當然這隻是我們私下閑聊,並不外傳。”

這種事孟縈豈敢亂說,搖了搖頭,笑著說道:“我並不了解眾皇子之嗣,且尚有幾位皇子未婚,女帝正值壯年,身體康健,。最終花落誰家,尚未可知。現在站隊,為時尚早。

不過可以確定的,不論哪位皇子的女兒被當選為太女,將來太女之母的命運都不會太好。若是太女登頂大位時,已成年還好說。如若不然,一旦女帝退位,太女登基,女幼母壯,有外戚專權之憂,女帝退位前,必定會將這隱禍滅殺在萌芽中。”

蕭瑾瑜沒想到孟縈看得如此透徹,她並未接觸到母皇,卻對母皇了解至深,不得不說她的政治領悟力首屈一指。現在看來當初歐陽冉和黃簡然能算計到她,隻能說她初涉世事,對大曌郎君們於婚姻上的算計估量不足。反觀她到了長安之後,便沒有人能算計得了她,那幾番算計,她都將計就計地反算計了別人。

其實,蕭瑾瑜想過,若他嫁給孟縈,將來他們生下嫡長女,那麼孟縈的日子便不會輕鬆了。他們的孩子一生下來,便危機重重。縱使將來爭位成功,以他對母皇的了解,她必定會千方百計地讓孟縈悄無聲息地死去。

但因懼怕母皇的手段而放棄孟縈,蕭瑾瑜心有不甘,他自認重活一世,必定能保住自己的心上之人。還好他現在是謝五郎的身份,否則,以睿親王的身份,必定會讓孟縈避之不及吧!

“看看,我們好像跑題了,不談政事,隻管當下吧!五郎,這畫像給你,怎麼處理都隨你。我沒有多餘的精力來應付身外之事,也不能再以身犯險。”

孟縈隨手將手中的畫像交給了謝五郎,請他代為轉交。隨後又問道:“鴻臚寺中有通番語之人嗎?特別是剛才這幾個金發碧眼的番人?”

(感謝投票票的小天使們,感謝不離不棄訂閱的親們!剩餘的幾百字,請看作者的話,免費贈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