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害羞(2 / 2)

“老夫隱居此地四十年了,”老人輕輕歎了口氣,看著青虺很認真地道:“今日,我便去那聖人峰走上一趟。至於能不能讓伏牛派放了你的朋友,還得兩。”

老人沒有把話滿,他與伏牛派老掌門相識不假,有交情也不假。

可更多的是幾十年的恩怨,甚至老人與老掌門曾多次交手,最後一次的對招發生在二十年前,在竹林在兩人曾大戰兩一夜,最後老掌門大笑三聲離去。

“老人家,那就勞煩您出山走一遭了。”青虺起身認真行禮。

“老夫盡力便是。成與不成,黑之前我便回來。”老人起身完,一步邁出便出了竹屋,轉眼間便消失不見。

“你可知這五佛冠的由來?”玉飛龍輕輕拿起書案上的一頂佛冠,笑著問青虺。

“道場受灌頂時,由大德上師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普通五佛冠五方佛的位置,中央毗盧遮那佛是佛部,東方佛是金剛部,南方佛是寶部,西方佛是蓮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於比較特別的五佛冠,如果要修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相同;如果要修金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東方佛,東方佛之位置改為毗廬遮那佛,其餘各佛的位置仍然不動;如果修蓮花部為本尊,則中央為無量光佛,西方無量光佛位置改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不動,餘照類推。還有一種方式是五佛橫列。”

“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分別是:中央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廟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一直延續到到唐朝武宗皇帝會昌五年,唐朝會昌以前每個縣都有一座到兩座官寺,會昌年間中國佛教達到最鼎盛時期,全國寺院多達五千多座,僧侶七十多萬,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財產,僧侶並可免除兵役和勞役,嚴重影響唐朝經濟,會昌五年武宗皇帝下旨拆毀全國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驛館和酒樓,僧侶充當勞役,史稱“會昌法難”或稱“武宗毀佛”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武宗毀佛後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後又提倡複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複興,民間複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隻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五佛冠一般用皮、紙、木,或者鏤空的銅皮、銀皮等製作,分為五葉連綴在一起,每葉上裝飾五方佛,梵文字母或者**、金剛杵、蓮花、寶劍、火焰等圖案。五每一葉冠中間,一般都有一個蓮瓣形的佛龕,佛龕中間各有一個代表五佛之一的梵文字母或圖案,上下鑲嵌珍珠、珊瑚、綠鬆石、藍寶石等物,下綴長纓。”

青虺點點頭,玉飛龍的講解,實在讓他眼界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