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大綱,對於中央官署機構的大致分劃很明顯。
不過,大綱也隻是大綱,它隻是用來向大周官僚集團表達國朝政改的決心,以及對國朝日後行政機構構建的鋪設指導。
真正的細節,很多。
多到難以想象!
整個七月,大周朝廷各官署,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很多人第一次感覺時間過的如此之快。
繁忙,壓在所有人的心頭上。
中低層的官吏,看著領導們派發的任務,無奈長歎一氣後,一頭埋進那堆積如山的籍冊之中。
高層領導們看著下麵人遞交上來的公文、批件,也隻能一件一件的批閱。轄權內的改革事務,自己批定即可。而牽扯到轄權之外的公文,隻能暫時留到諸府大議。
高誠同樣也沒有閑著,畢竟事關國體,自己也得時刻盯著,免得出了岔子。
但同樣感覺心力憔悴!
事務,實在是太多了。
說起來,能留到自己處理的事務,沒有一件小事。
閻象、嚴顏、蔡邕他們也不是解決不了,隻是存在異議,需要自己來一錘定音。
可就這,自己都感覺很累,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要曉得,短短一個月內,由中樞府、大將軍府、禦史府牽頭組織的府部大議,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十三次。
每一次,都需要處理下麵的官員呈遞上來的疑題雜難。
數目驚人!
最開始的第一次府部大議剛結束一個夜晚,第二次府部大議隔天就開始了。
以致於現在所謂的府部大議,在巨大的改革壓力下,漸漸有了後世內閣的影子。閻象、蔡邕、嚴顏、鍾繇、張鬆五人就沒有離開過,吃喝常駐。也隻有稍微緩口氣的時候,才會回去休息一遭。其他部門主官倒是沒機會常駐議殿,但也安排了副手來負責處理一部分。當三公都拿不下來的事,他們來也沒用,還不如直接遞到自己麵前。
領導階層都忙碌不休,很難想象到下麵的官吏,又是怎樣一番模樣。
自己著實沒想到一次政體改革,會如此忙碌。不過再想想,忙碌也未必就是件壞事。畢竟,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政體變革是最容易出現亂子的,國家就此分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忙碌就忙碌吧!
想到這,高誠一抬頭,看著眼前堆積的政務,無可奈何的歎了一氣。
麻煩是自己給自己找的.....
好在,大周原本就是建立在廢墟之上,所謂的承漢製,那也隻不過是說說而已,很多漢朝的製度已經改的麵目全非了。
因此,政改所麵臨的難度也是最小的。不像那承平數百載、製度固化、階級固化、禮樂思想固化的曆史朝代,想要改革還得麵臨守舊派的全麵抵製。
其實,政改開始後,自己想通了一個問題。
官僚階級對此次政改,幾乎沒有任何抵製,金華殿大議上他們也沒有表現出堅決的態度,很反常。雖說自己威望隆厚,但也不至於丁點反對的聲音也聽不到。
直到現在,才發現原來他們也在等待著一場新的變革。
國朝依承漢製,對於國朝所有官吏而言,不是一個好事情。
這倒不是說漢製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製度嘛,從古至今核心就沒有變過。漢承秦製、周承漢製,都是為了一個目的,穩固統治。
但漢承秦製後,一邊大肆批評秦製嚴苛,一邊心滿意足的拿著用。添添補補之後,就變成了漢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