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無殤的打法完全不要命般,隻是提劍向前砍去,幾乎不避讓,隻管帶領著眾人向前衝。
秦大將軍站在遠處,見衝在前麵的暗夜無殤,拔出背後的箭,拉滿弓,隻聽見‘咻’的一聲,那箭瞬間便向著暗夜無殤飛了出去。
正在這時,林中突然傳來一聲厲嘯,一人躍到半空,劈劍便將飛至半空的箭羽斬成兩段,隨後躍身而下,來人是北地世子—赫連舒籬。
隔著幾丈遠,暗夜無殤朝赫連舒籬輕輕點頭,他終是記起了北地與童城的那段時光。
一隊軍馬瞬間呼嘯而出,為首的兵卒高舉軍旗,正中間的軍旗上亦然寫著‘赫連’兩個字,旁邊兩側,左側上為‘安’,右側為‘冷’。
“參見王爺,臣等救駕來遲,還望恕罪。”為首冷一奇與一身戎裝的安寧下馬行禮道。
秦姝凝看見與赫連舒雅籬、冷一奇站在一起一身銀白色騎裝的安寧,再看向遠處的父兄,心裏異常的不是滋味,那個以前隻知道跟在她身後、毫無主見的世家小姐,如今,長成了這般摸樣!她們之間除了身份的距離,家人也存在著遙遠的距離!說不妒忌安寧,連她自己都不相信。
忽然,右邊的林子裏,一個和尚扮樣的人也領著一隊人馬殺了出來,來人一身是血,見到暗夜無殤下馬行禮道:“錦榮救駕來遲,請爺恕罪。”
他?不是出家了麼?難道這也是王爺的一步暗棋?眾人心裏疑惑,卻也驚喜,畢竟這樣的意外的多多益善。
錦榮行了大禮,在殤王的準許下,直接帶領著暗夜無殤留給他的五萬兵馬就向秦氏父子率先殺了過去,隨後便是赫連氏、冷氏和安氏。
毫無懸念,這一仗,秦氏父子大敗,秦大將軍被捉,秦懿在心腹的舍命相護下逃離。
而暗夜無殤則帶領著十五萬大軍直搗京城。
******
崇瑞二十三年初春,奪嫡之戰在籬京以南百裏之外的滄州打響,而這次奪嫡之戰以痕王的由秦氏父子帶領的十二萬大軍與殤王帶領的十六萬大將對峙,痕王敗!
殤王領軍一路北上,勢如破竹,直搗京城。
而在芒縣賑災的裕王聽聞崇瑞帝被痕王困於皇宮,於殤王領兵救駕的第二日也領軍趕往京城救駕。
殤王一路上與痕王派來阻止的軍隊大大小小發生了十幾次戰爭,但隻經過五天的時間,便到達了籬京城外!
而這些戰爭被後世之人統稱為奪嫡之戰。
痕王掌握著東大營的五萬兵馬,加上秦家在邊關的十萬、一些暗自投靠他的將軍手下的兵馬以及痕王養的私兵,總共也有二十幾萬。
而殤王,原本手裏有十萬兵馬,加上赫連舒籬從北地來帶的六萬兵馬,在沒有和裕王回合之前,人數遠遠及不上痕王。
可是,就是這樣的差距,殤王的軍隊還是一路勢如破竹的北上直達籬京。
籬京城外,集結了殤王與裕王帶領的二十萬軍隊,在殤王下令要攻城的時候,康王殿下、七郡王殿下與蘇相府的大公子蘇哲帶領著歸降的九門提督從籬京城裏殺了出來,手裏拎著守城者的頭顱打開了城門......
痕王大逆不道,控製了皇宮,是要弑君弑父!不忠不孝,人人得而誅之。
殤王、裕王、康王、七郡王率領兵馬直搗皇宮救駕。
皇宮內,冷一峰、夏公公帶領著一眾侍衛殺了伯賢打開了皇宮的大門,諸位王爺們帶領的兵馬如入無人之境,直達盤龍殿救駕。冷一峰則帶領著原皇宮的侍衛清掃各處痕王的殘餘部隊。
******
後世之人認為,殤王在奪嫡之戰中之所以會贏,除了他本身的軍事才能和手下一眾得力的幹將之外,還有一點便是因為他的王妃,而這一點從史書中有關殤王執政末年的記載和一些雜記中可以追尋得到些痕跡。
其一,殤王妃的義兄雲國公的雲七公子,在跳下臨江樓前,把自己所有的銀錢都給了殤王(其實隻給了一半,另一半給了望月楓眠,隻是無記載,後世之人無從查起。)用以換取赫連舒雅的一世長安,還在京郊一個隱蔽的地方,給殤王的軍隊藏了百萬旦糧草,而這些糧草也是殤王奪嫡之戰能夠快速和順利取勝的一個重要的保障。
其二,北地赫連氏在兵力上大力支持殤王是因為殤王妃是赫連舒雅,是世子嫡親的妹妹,北地領主最為寵愛的女兒。試想,若當年痕王在北地之時選擇了赫連舒雅為妃,那麼,赫連舒籬率領的六萬兵馬便是支持著痕王,痕王在原有的基礎上再加上六萬,而殤王則在原有的基礎上減了六萬,這樣,痕王在兵馬的數量上便完全碾壓著殤王,而雲七相幫的人將也是痕王,如此,殤王即便是神,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勝,難,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