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幫什麼(1 / 2)

劉蒙之是大哥,他要調節現象的氣氛,不讓大家再談光腳丫子的事,把龐小姐帶到大廳裏熱情接待。

“龐小姐能光臨寒舍,令我舍蓬蓽生輝,真是幸運之極。”劉蒙之誇龐小姐,聽起來是有點太水。

淖妹與龐小姐已經熟悉了,對劉蒙之這樣的開場提出不滿:“你這個劉蒙之,龐小姐是我的朋友,不是場麵上的朋友,你用場麵的語句拿出來幹嗎?你不用說話,讓我們的龐小姐就直說她的來意吧。龐小姐你也別客氣,想說什麼就直接說……”

龐小姐是個直性子的人,本來也相直說,但在劉蒙之麵前她就‘直’不起來。本來是哥哥相做個儒商,她隻是想利用這個話題與淖妹到這裏作個借口玩一玩,看一看劉蒙之生活的家,是個什麼樣子。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想來看看……”

說到想來看看之後,她就停頓了一下,再瞅瞅大家的反應。劉蒙之的目光有些琢磨不定,在遊離著什麼,像是在琢磨她龐小姐的心思似的。

劉胥行哪裏也沒看,隻顧吃著自己的點心。

劉纏眼睛瞅了龐小姐一眼就縮了回去,一看就是心虛不敢看龐小姐。

看到劉纏怕她了,龐小姐來了精神,那就直說吧。龐小姐接著說:“就是我哥想改變我爸以前的經營方式,他想做個會商,我也不知道怎麼幫我哥,就想向淖妹和蒙之大哥谘詢一下,怎麼才能做好一個儒商?”

“儒商?”聽到儒商兩字,劉蒙之來了精神,馬上就發出疑問。

還有儒商這一稱呼?劉蒙之那表情就說明,他沒聽說過這樣的稱呼。

龐小姐看劉蒙之有些驚訝,就奇怪了,博學多才的劉蒙之難道也沒聽說過儒商?

龐小姐想解釋一下,什麼叫儒商。可是,她也隻是聽哥哥說了個隻言片語,要她來說她也說不清楚,她隻好把球踢給淖妹。

“關於儒商這個問題,我是解釋不清的,這就要請我們淖妹姐來解釋了。淖妹姐,你來向大家解釋解釋吧?”

淖妹當然要接這個‘球’,畢竟‘儒商’在那個時候還沒人提出來。她略加思考,理了一下儒商的來曆。

中國“重儒”的現象源遠流長,大抵與漢武帝時的“獨尊儒術”有關。

在漢前的百家爭鳴時代,儒家學派隻不過是各學派中的一派,連儒家的嫡係傳人孟軻都自稱儒與墨、法為當時學術的三大派,法家的韓非子也說:“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到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評論學術思想的“六家要旨”中,儒家也隻是序列於陰陽家之後的六家之一而已。

到了漢武帝時期,儒家的地位從官到私都漸趨於“獨尊”。於是“儒”字便被用來作為褒詞:讀書人稱為儒士,有文化的將軍稱為儒將,讀過《本草》、《傷寒論》之類的醫生稱為儒醫,一輩子隻會讀聖賢書的人稱為純儒,學問淵博、處事通達的讀書人稱為通儒,行為素質好的人稱為雅儒……“儒”成為了美妙無比的字眼,甚至由於“逐什一之利”而被貶為四民之末的商人,隻要有點文化,行為端正,也總是喜歡自我標榜或被人加冠為“儒商”。

“儒商”的最早代表人物應該是子貢。《史記·貨殖列傳》中有明確記載,說子貢從學於孔子,是儒家弟子,做了一段時間的官職後,就到山東地區做起了囤積居奇的生意,成了七十二弟子中的“大款”,無疑是地地道道的儒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