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八十五章 辯經勝負(2 / 2)

張居正又道:“縱觀林中允殿上所言,一語概之,即功到成處,便是有德,事到濟處,便是有理,如此三代聖賢則枉作功夫,其弊,上無兢畏之君,下有窺視之臣,以為天命可以偶得,此論實不足以為儒者之經。”

張居正這麼說,就是代表官方的態度了,兩百餘年來朝廷上來都是以程朱理學的理念來治理國家,雖然受到王陽明心學的衝擊,甚至出現好幾科都是心學狀元的局麵。

但大體上還是理學占據上風,理學出身的進士比心學的多。

你林延潮縱然是在今日經筵上舌戰群儒,大獲全勝,但要以你的觀點取代,程朱理學,是根本不可能的。

張居正這話當然得了眾理學官員的一致支持,低聲討論,林三元於經學之處確有見地,但知識辯論有道,縱是才氣豪邁,不算大家之言。

狀元公的話,聽個新鮮就好了,平日還是要以程朱之理奉行,這才是讀書謹身之道。

激烈點的甚至道,林中允強釋聖人之言,怎可稱經家。

不過頓了頓張居正又道:“林中允其言語中雖有失偏頗,卻也有可聽可聞之處。吾參與廟堂之末議,主朝廷獎懲用官,一貫以為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天下官員中清流莫過於海剛峰,然其上任應天巡撫之後,驟而矯以繩墨,應天上下,訛言沸騰。循吏善辦事能務實,為老百姓謀福祉。殿上諸臣精研性命,切不可忽視事功之學。”

聽完林延潮都要為張居正鼓掌了。

張居正這一番話,表麵上維護了理學正統,實際上對自己事功之學也沒有過於否定,順便還為了自己‘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執政理念作了一次宣傳,再黑了一把政敵海瑞,最後再熬了一鍋為官事功的雞湯。

張居正才是表麵用理學的一套,內裏用事功的辦法來治理天下,他才是朝堂上最近於永嘉學派,主倡事功的人。若是真正理學的官員當首輔,哪個敢如他這樣搞變法的。

當年要不是因張居正是殿試主官,林延潮也不敢寫出\'內聖不必外王\'這等驚世之見。

林延潮心底對張居正是無限的吐槽,但小皇帝對少師張先生卻是崇拜得無以複加,他說什麼都隻有心底佩服的。

小皇帝滿臉讚賞道:“同知經筵之言,真振聾發聵,可為定論。”

張居正一語落地,也算是為這場經筵上的辯經,拍了板子,定了調子。

在場官員無論心底服不服,都要口服了。

曾省吾他們當然是喜出望外了,辯論成這個樣子,還能獲得最後勝利,至少是名義上的勝利,還有什麼不滿足呢?

林延潮也是可以接受,在這以理學為顯學,也是官學的朝代。至少林延潮能在經筵辯經上,與周子義他們打成‘平手’,這就已經算是贏了。

之後這場經筵就是落幕了,百官依次散去。

造例天子賜食,百官要赴經筵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