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堪發了一陣怒氣,然後對林延潮道:“幸虧天子身邊有宗海明辨是非的近臣,否則真成曾參殺人了。“
林延潮笑著道:“下官慚愧,天子明鑒萬裏,自不會冤枉製台這樣的重臣才是。“
勞堪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
又喝了幾杯酒,勞堪起身離去。林延潮將勞堪送出府門之外。
臨行時勞堪對林延潮道:“宗海是個聰明人,此去京師必鵬程萬裏,到時候本院也唯有瞠乎其後了。“
然後林延潮目送著勞堪坐上巡撫的八抬大轎。
林延潮正要回府,這時一人來至道:“小人乃巡撫衙門的聽差,撫台大人知中允老爺上京路上多有花費,特送上程儀。“
林延潮聽了收下禮單,看了一眼,然後對聽差笑著道:“煩通傳一聲,多勞製台掛心了。“
林延潮回到府中,將禮單遞給陳濟川道:“這筆錢你拿之尋一個可靠的銀莊存起來。”
陳濟川接過禮單看了一眼,頓時倒吸一口氣涼氣道:“老爺,撫台竟給了紋銀兩千兩,還是現銀。“
林延潮淡淡地道:“較他烏紗帽而言,這錢不貴。“
陳濟川聽了笑著道:“看來老爺這人情得售了。“
林延潮聞言笑了笑道:“並非是得售,而是勞撫台他自作聰明罷了。“
陳濟川聽了林延潮的話,卻不懂林延潮說得‘自作聰明’指得是什麼。
此刻巡撫府中。
勞堪甚是疲倦地坐在太師椅上。
“老爺,徐,陳兩位師爺到了。“
他揮了揮手示意按肩揉背的幾名侍女退下。
兩位師爺抵達後,勞堪示意二人關上了房門。
師爺察言觀色問道:“東翁今日試得如何?“
勞堪疲倦地將信封丟在桌上,道:“總算這林延潮他識得時務,看來他不是那等在天子麵前亂嚼舌根的人。“
兩位師爺聽了這才鬆了口氣。徐師爺道:“我就說不過一個翰林,他林延潮再如何了得,也要十年功夫,方能在朝廷上有一隅之地,眼下如何敢得罪東翁,以及相爺。“
另一位陳師爺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咱們使點計謀,撒些雞血鴨血寫一封信,試一試這狀元郎也是值當的,不過不會露出破綻吧。“
勞堪不以為意地道:“黃口豎子罷了,哪裏看得出什麼破綻,本院就是不明白,這林延潮與相爺又非一路,相爺為何又抬舉他為日講官。“
陳師爺笑著道:“這林延潮雖非相爺之人,但也不會妨礙相爺。此人是申吳縣的得意弟子,相爺舉其為帝師,收得是申吳縣之心。“
徐師爺笑著道:“是啊,相爺不抬舉申吳縣,難道還抬舉張蒲州不成?“
眾人都是一並笑著。
陳師爺道:“張蒲州雖侍相爺甚恭,事事以相爺馬首是瞻,但我看相爺心底始終也是防著張蒲州一手,拉攏申吳縣就是肘製張蒲州之意。“
勞堪道:“張蒲州乃相爺援引入閣,張蒲州怎麼也不會對相爺不利吧?“
徐師爺道:“東翁話不能這麼說,天家曆來都是用次輔鬥首輔,夏貴溪,嚴分宜,徐華亭,高新鄭哪個不是被次輔鬥倒的。當初相爺若不鬥倒高新鄭,又如何上位,再說相爺對張蒲州雖有大恩,但張蒲州也曾受過高新鄭的大恩。。。。。“
眾人在聊著聊著,逐漸聊到了朝堂大事上。
徐師爺到了最末道:“東翁,若是林延潮不把此信給你,你該如何處置?”
勞堪看了他一眼,淡淡地笑了笑道:“也沒什麼,他不是歸期甚緊嗎?我派人在省裏延誤他半月,再寫信讓人在路上再延誤他一兩月。到時等林延潮到了京師,禦史就會參他曠職廢事的折子早已上呈禦覽了,到時不說帝王師,他林延潮連官也得丟。”
聽勞堪這麼說,兩位師爺都是大笑道:“東翁,真乃妙計。”
“不過,”勞堪頓了頓笑著道,“眼下林延潮如此識大體,那我也就不妨礙他了。哎,兩千兩紋銀,這可是我留著歸鄉養老時用的,倒是合算他了!”(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