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手指砸一臉(1 / 2)

我是誰?

我在哪?

我在幹什麼?

方書墨望著從天邊向自己飛來,在視野中變得越來越大的巨型火球,不禁發出了迷惑的三連疑問。

事情是怎麼變成這樣的?這要從兩個小時前說起。

兩個小時前,方書墨獨自一人背著個不大不小的登山包,在沉沉夜色裏埋頭走著。她頭上戴著的並不強力的登山頭燈在努力工作,光圈外路旁的竹子在冬夜微風裏輕輕晃動,發出令人牙酸的沙沙聲。

黑夜,山路,少女,獨自一人,這幾個詞語組合起來怎麼看都有一種不祥的意味。但膽大包天的少女方書墨一點兒也不怕,她十六歲,習武十一年,精通散打和九州式摔跤,對並州式摔跤和柔道也多有涉獵。加上符合年齡的中二之心,和一腔無處安放的憤怒,方書墨頭腦一熱,在農曆小年那天淩晨決定獨自上山看日出。

“都怪老方,哼!”方書墨一邊爬著石台階一邊嘀咕。她口中的老方是父親方海晏,年紀奔五,做點不大不小的生意,偶爾上上財經報紙,在物質上從沒虧待過方書墨。作為富二代,方書墨從小喪母,父親因為生意總不在身邊,被爺爺撫養了幾年後又進入私立初中寄宿。太多的錢,太少的陪伴,她竟沒有長歪,真是天賦異稟。

剛上高中的這年寒假,方書墨照例被打包送回爺爺家過年。爺爺是上京大學中文係的教授,國內研究古代文字圈子裏屈指可數的大佬。剛進門,爺爺就接到了個電話,平常仙風道骨的臉上浮現出小孩子得到新玩具般的笑容。懂事的孫女歎口氣:“說吧爺爺,又要去哪兒?過年前能趕回來嗎?”

“也不遠……就益州,益都南邊幾百公裏發現了個古墓,他們就請我去看看,三五天就回來了。墨墨你還是一起去吧,今年我給小劉放假了,你一個人在家吃什麼呀?”爺爺臉上帶著歉意的笑容。小劉是爺爺家的保姆,每天來給獨居的老教授做飯打掃。老爺子已過古稀,雖然廚藝不錯,可每天做家務還是吃不消。今年本來說好是方書墨負責打下手幹雜活,爺爺掌勺,讓小劉阿姨也能回家和親人團聚。考古隊的電話一來,方書墨知道爺爺的心已經飛走了,她對冬天去又濕又冷的益都半點興趣也沒有,但孝順孫女總得舍命陪爺爺。

就這樣,方書墨陪著爺爺在小年的前一天來到了這個坐落在安周山半山腰的小村子。村子不大,有幾百戶人家,村名很俗,叫靠山村。村子這個冬天來了很多外地人借宿,一小半是考古隊的,還有一個劇組來附近拍外景,把小村弄得很熱鬧。行李箱還沒打開,爺爺就一臉興奮地跟著前線考古隊員進了深山,方書墨一臉懵地被列入留守人員和大型設備的名單,淒慘地被丟在了靠山村。

方書墨借住的這戶家裏隻有一個老奶奶和她的兒媳婦在家,冬天地裏麵沒有農活,劉奶奶和大嫂圍坐在火塘旁邊編竹筐。“女娃子快來坐喲。”劉奶奶操著益州風味的普通話,笑眯眯地招呼。大嫂也連忙放下手裏的活計,給方書墨倒了碗水。碗看著很粗糙,她沒有猶豫接過來喝了一口,她雖然年紀小且中二,但不是個熊孩子。大嫂看她喝得香甜,開心地端出一大碗糖糍粑。

“餓了吧,先吃點墊墊,晚上有罐罐肉吃。”劉奶奶跟她聊了起來,手上活計沒有停下。大嫂似乎是不太健談,默默端來好多點心。這種安逸巴適的氣氛讓方書墨心頭暖暖的,不知不覺和劉奶奶擺龍門陣擺到天都黑了。

第二天是2186年1月18日,方書墨四點半就起床了,她決定像劉奶奶昨天推薦的那樣,爬到村東邊的香爐峰上去看日出。帶上必要的裝備和大嫂準備的紅豆糍粑,她匆匆出發,趕在日出之前爬到了香爐峰頂上。太陽快升起來了,天色已經蒙蒙亮,方書墨很有儀式感地鋪好野餐墊,把紅豆糍粑擺好,席地而坐,又掏出個速寫本打算畫上一筆。